情注泥土党旗红

2011-03-27 16:03: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25年记了50多本技术日记,300多万字,每年下乡400余次,接听技术咨询电话7000余个,对全县50多万亩耕地,1万多个大棚,8万亩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喷药、施肥了如指掌,能顺口叫上几千人的名字,认识她的群众更是数不清。所有这些数字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她就是聊城市第十、十一届党代表,2010年聊城市十大女杰,高唐县高级农艺师杜立芝。
    25年记了50多本技术日记,300多万字,每年下乡400余次,接听技术咨询电话7000余个,对全县50多万亩耕地,1万多个大棚,8万亩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喷药、施肥了如指掌,能顺口叫上几千人的名字,认识她的群众更是数不清。所有这些数字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她就是聊城市第十、十一届党代表,2010年聊城市十大女杰,高唐县高级农艺师杜立芝。
    300万字只为破解一个题
  1992年冬天,杨屯乡侯桥村的一个大棚户拿着黄瓜秧到农业局咨询黄瓜叶边变黄的原因,由于当时大棚是新生事物,杜立芝搜肠刮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如实相告:“我不知道”。
    看着大棚户失望地走了,她的心被刺痛了。当年,全村人都夸奖杜立芝这个小丫头,考上了受国家资助的农校,学的还是农学专业。毕业后又留在县农业局从事技术指导,她的努力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上班第三年就入了党,正在她兴致勃勃地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不成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就难住了她。
    “不能为群众服务,党培养我这个技术员干什么?这样的问题都不能解决,老百姓要我这个技术员干什么?”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快地学会保护地蔬菜栽培技术。
    白天上大棚,晚上看报刊,写心得记日记。因和群众约好去看药效,一次她起了个大早骑着自行车就去侯桥村,带着3个馒头,一点咸菜,就出门了。夜里下过的雪没过了脚,一不小心车子滑进了路边的沟里,把她重重摔在地上。那几年,她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记不清多少次顶风冒雪,多少次饥寒交加,她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自己打磨成大棚菜技术通。有时,连续10多天盯在一个棚里,自己病了,就在棚里吃点药;女儿上幼儿园时,总是被接得最晚;上小学后她就再没接送过;生病了都是同学陪着去医院。女儿的一个同学还以为她是个后妈呢。
    这两年,她最大的收获就是记了厚厚四大本保护地栽培技术笔记。
    第二年,姜店乡尚官屯村50个冬暖式大棚黄瓜不知得了什么怪病,育的苗还没等移苗就枯死了。村支书到县农业局求援,杜立芝火速赶到尚官屯,她断定原因:大棚盖了劣质薄膜,导致其遇热分解释放毒氯,引起黄瓜死苗。果断开出药方:放风降温排毒。没几天,黄瓜苗有了生机,再换上优质棚膜。这年,满棚的瓜满了,钱包鼓起来了,老百姓笑了,棚户平均每户赚了六七千元,收回了成本。后来,这样的事多了,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服了她。
    25年中,她记录了50多本日记,300多万字。这些资料罗起来足有一人多高。这些笔记全部都是农业技术笔记,既有摘抄也有自己的经验,各种五花八门病症在这里都能对号入座。她说“当共产党员就要有为群众服务的‘金刚钻’,看到群众富起来,自己心里也敞亮。”
    全县40万群众都知道一部热线
    一天,杜立芝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急切地说:“杜站长,俺是固河镇黄园子村的黄延臣,你赶快来给看看吧,不来俺就解钢丝,拆大棚,不种了……”,当初她是县农业技术站站长,老百姓都习惯称她为“杜站长”。这个称呼也被延续至今,即便她现已担任县农业局副局长。放下电话,杜立芝马上意识到大棚菜出严重问题了。她租了个摩的直奔黄园子村。
黄延臣正在他家的大棚外等着,一脸的焦急。只见一棚西红柿全都打蔫了。杜立芝很快找出了原因,没放风致使棚内温度过高造成的。对症下药,西红柿很快又旺长起来。
    县农业局有一个技术热线:12316,电话大多是找她的,后来局党组干脆把热线电话改名为“杜立芝热线”,如今,她已经在局里带出一个由10人组成的农技专家咨询团。在电话上说不清楚的,他们就赶到村里现场指导,有共性的问题,就搞培训班,办讲座,一天跑两三个乡镇是常事,一个星期至少有四五天的时间在外面跑。群众都说,我们见到杜站长就觉得踏实,一个电话就能把她叫来了,她最常见的形象是三个“一身“:一身土、一身泥、一身虫。她的衣服洗得勤,破得多。
    其实何止这一热线,就连她自己的手机和家庭电话都成了技术热线。一年下来,她光电话就要接7000多个。她的丈夫朱东水说,大部分家庭电话是找她的,很多时候他还睡得正香就被咨询电话吵醒。
    曾经有人问过杜立芝:“你经常下乡,风里来雨里去的,多辛苦啊!”她一听笑了:“我出身农民,婆家也是农民,我和农民有感情,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到田间地头,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我想把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用在别处太可惜了。”
    25年风雨路与一个刻字的南瓜
    一次,一个大棚户在给她打电话问技术时,听出她的声音有些异样,多方打听得知她因胆囊炎住院了。呼啦啦,一下子来了30多个大棚户,他们带着西红柿、鸡蛋,一路打听着找到医院病房,住院那几天,屋子里总是满满的乡下百姓,她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02年的一天,杜立芝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是尹集镇王花园的大棚户王振广送来的一个10多斤重的大南瓜,南瓜上还刻着几个字“祝杜站长天天快乐”。字是他在两个月前南瓜刚挂果时刻上的。
    王振广于一年前建了两个冬暖式黄瓜大棚,看他不懂技术,杜立芝从选种、育苗到嫁接都是手把手地交给他。这一年,王振广收入2万多元。思来想去,他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杜立芝不舍得吃这个南瓜,把南瓜保存起来,就像收藏一个宝贝似的。满满的两箱子荣誉证书都不及这个南瓜,不及老百姓从心里对她的认可,她感觉这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
    看到南瓜,她就有使不完的劲。最后南瓜慢慢烂掉了,但那行字却一直深深地印记在她的心里。这个南瓜,也消解了丈夫和女儿对她的怨气。过去丈夫时常埋怨她——早出晚归不顾家,这次,丈夫也从这一行字中读懂了妻子的执着。
    杜立芝说:“我是一个党员,群众就盼着我们多进两家门,多说两句话,多跑两步路,多解两个题。老百姓在我们心里分量有多重,我们在老百姓心中就有多重”。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