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制度 开启致富之门

2011-03-27 16:3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2009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11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637元。先后荣获“沂水县文明单位”、“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九间棚式党支部”等称号。王升吉本人先后被选为省党代表,山东省十届人大代表,市、县人大代表,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等多项称号。
    王升吉,男,1950年出生,山东省十届人大代表,沂水县高庄镇上峪村党支部书记。上峪村位于沂水高庄镇最南端的山岭中,全村共有12个自然村,914户,2912口人。多年来,王升吉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立足山区实际,大搞农业综合开发,使上峪村变成了山清水秀,村富民强、林果遍野的小康村。2009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11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637元。先后荣获“沂水县文明单位”、“五个好农村党支部”、“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九间棚式党支部”等称号。王升吉本人先后被选为省党代表,山东省十届人大代表,市、县人大代表,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等多项称号。
    他用勇气开启致富之门
    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76元,村集体无收入、无存款。内外交困,上峪村的发展陷入困境。当年,王升吉走马上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干部群众,发扬“越苦越要奋斗”的精神,打响了向贫穷作战的“四声炮”。“修路”。上峪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四面环山,自然村之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运送生产物资,全靠肩挑手台,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极不便利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王升吉上任后,坚持把修路作为上峪村脱困的突破口,带领全体干部群众吃住在工作,利用三年时间修了50多里的环山路,实现了多年来“每个自然村之间、每处果园都能通车”的梦想。“架电”。架电没有钱,王升吉带头集资;没有机械,王升吉带领村民,自带工具、自带干粮,手刨肩扛,架设低压照明线路60华里,全村12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电,结束了“屋内油熏烟烤,屋外一抹黑”的历史。“开山”。王升吉上任后,带领干部立足山区优势,作好山区开发这篇文章,走上了靠山吃山这条路子。从1986年春开始,他带领干部群众每年开山栽果树500亩。十几年间,累计投工120万个,完成了1.5万亩山林开发任务。目前,上峪村仅果木就达33.4万株,人均115棵,形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中林果缠腰,山下高效良田”的格局。“治水”。十几年的时间,王升吉带领干部群众先后投工120万个,实施了小二型水库建设、河道治理、建扬水站、挖道修渠等几十个治水工程,修三面光水渠3800米,铺设地下管道12万米,挖大口井4眼,建塘坝1座,电灌站4处,蓄水坝12道,拦沙坝1100道,浆砌河堤3080米,实现了“家家户户通自来水、株株果树能浇灌;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他用智慧铺就发展基石
    5000多亩的果园规模上去了,但品种的更新和果树的管理成为王升吉的挂心事。为便于服务生产,王升吉组织成立了村山区开发、科技推广、水利、山林维护、畜牧养殖五个服务小组。为解决“卖果难”的问题,他多方联系,在大连、上海、青岛等五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季节性的销售点,与本县的两处大型恒温库和外地几十个大果商建立了稳固的供求关系,并成立了10人的外销队,打开了市场销路,使上峪村多年来一直没有出现卖果难的问题。
    为了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王升吉要求“两委”干部每年必须接受20天以上的技术培训,果园承包户中,至少有1人每年参加15天以上的技术培训,三年内掌握果树管理技术。村里投资30万元,设立技术服务站,向县镇农技部门聘请了3名技术人员,作为常年技术顾问和培训教师,定期组织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自1993年以来,上峪村还先后与山农大,果科所等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聘请了6名专家教授当上峪村的科技顾问,他们真正成了上峪村致富的“铁靠山”。几年来,专家教授先后来上峪村67次,举办果园管理培训班35期,受训人员达7500人次,传授地下反光膜、苹果套袋、人工授粉、覆草等新技术8项,提供新品种4个。
    为调整优化果品结构,引进新品种,搞好繁育推广,为群众提供优质种苗服务,王升吉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3次外出考察,并于97年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一处占地30亩的多功能示范园,使新品种的引进,培育、试验、推广有了基地。几年来,全村先后引进杏桃等新品种60余个,经在科技示范园试种选育,推广了优质果树品种8个。目前,全村的果树品种名、优、特、稀已达到90%以上。
    他用好作风带出好风气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1985年,年仅35岁的村支部书记王升吉上任后,他坚信,只要坚持一个“公”字,把心放在正当处,一心为集体和老百姓着想,没有干不成的事。
    当干部就意味着奉献,就需要牺牲个人的某些利益。特别是在农村,群众都有着朴素的感情,他们评价干部,不是看你说得怎样,而是看你做得怎样。王升吉上任前有自己的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当上村支书后,既要完成村里的工作,又要操心厂子的效益,顾了这头失那头,王升吉思考再三,把厂子转让给他人,一门心思把村里的工作做好。计划生育问题,老百姓最关注,也最棘手。上任村支书因为儿媳妇超生问题引起村里计划外生育一度失控。王升吉上任后,大家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王升吉及其亲属。王升吉上任后,不仅做到自身正,而且要求身边人和亲属都要正。自己的亲侄子想超生,被群众发现后,他反复登门做工作;思想工作做不通,强行予以流产。侄子、侄媳妇不理解,堵着门口骂,王升吉将委曲憋在心里。原村委主任给自家盖房,私自砍伐了集体的树木,王升吉让其在“两委”会公开检讨,并原价赔偿。
    “想干好工作,就要先得罪自己,再得罪别人。”王升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人先正己”,逐渐地,亲戚理解了,干部信服了,群众认可了。王升吉用自己的好作风影响和带动着村干部,进而影响和带动了全村风气的好转。村“两委”一班人形成了团结实干的“大合唱”,全村呈现出文明祥和、民主和睦的良好局面。
    他用管用的制度保持长久的活力
    在发展实践中,王升吉认识到,个人的影响和力量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上任伊始,他将建章立制放在首位,着力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当干部既要自身正,更要经济清”。王升吉把财务开支权交给村民代表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先后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等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加大了对村集体资产使用的监督。结合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把村集体经济的情况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民主管理。认真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凡村集体经济1000元以上的开支,全部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议事权和监督权,确保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全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上,提高了村集体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实行民主评议制度,村里每年两次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进行满意度和认可度测评,接受群众质询。由于村务、财务管理规范,工作透明度高,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感增强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村里富了,王升吉又在思考着怎样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的成果,这里在在他心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建设起一个山沟里的“小城镇”。经过几年的努力,上峪村已经建起长360米的商业街,小康楼56栋,3600平方米的上峪村文化广场1处……上峪村已逐步发展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都说:“上峪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俺们有个好书记—王升吉”。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