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9 16:44: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 有人说,碎了骨头,也难改杨同杰坚韧执著的性格。
伴随着四十余载云和月,行程两万里,沐浴着300多万平方公里风与尘,杨同杰自费考察了沂蒙山和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黑龙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起颇具规模的自然生态研究所。凝聚着他心血的百万字的考察日记《热血追寻》,被认为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百科全书”。
沂蒙山水的昆虫爱好者
2011年秋,普通的一天开始了。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客座教授杨同杰,吃过早饭,骑上电动车到20里地以外的学校报到———整理捐给大学的科普书籍及标本。下了班匆匆吃过午饭,这位昆虫爱好者还要投入更繁忙的工作,制作标本、看书、整理考察笔记、写科普短文。 这可不仅仅是业余爱好。
就在刚结束的2011年暑假,杨同杰和妻子夏庆兰对鄱阳湖流域进行生态考察。而此前的十年间,夫妻二人自费完成了对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黑龙江的生态考察。十年来,他拍下了数万幅原生态照片、摄录了上百盘录像带,采集回各种生物标本5万余件,记下科考日记1000余万字,出版科普专著11部,为21个省(区、市)无偿提供科考报告100余份……以昆虫生态为主,兼顾土壤、植被、水源和虫害。
乡村教师杨同杰羞于声张的野心是,“搭建起两河流域自然生态情况的概况,为后世留下可供深入研究的关于迅速变化的环境和物种的基础性资料。”
关于虫虫们庞大事业的动力起源
面前的杨同杰,和一般的沂蒙山农民没什么两样: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身体,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但他对自然的感情,却比一般人更深沉。
8岁失去父亲的杨同杰,与母亲客居辟远的乡下,与村头山梁里那些蚂蚁、蝗虫、蝴蝶结成了最好的玩伴,小动物们的生活牵动着他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有空,他就跑到这个群虫相聚的地方,和它们嬉戏、玩耍,渐渐地能把昆虫们的形貌、动作、生活习性了如指掌。
有一天,这个快乐无心的少年读到课本上的一篇文章,法布尔的《昆虫记》,他“大吃一惊”———“他观察得多细多对啊,他说的我都知道啊,可是他是大科学家啊,那我能不能……”
他循着书上的图例,开始把小虫子们钉在风凉的北墙上,再标上时间、周围草木和天气……就这样满满一墙,直到有天夜里房梁断了屋子塌了……再然后,有一天早上,他来到屋前水塘———往日清澈不再,小鱼小虾小螃蟹们浮尸水上!原来是水塘上的梯田,雨水冲刷下梯田作物上的“666”农药。 1979年,杨同杰到沂水镇中学做了一名代课教师。午休时、周末时、暑假时,山野里,杨同杰匍匐跟踪观察扑捕小虫子们;夜晚和清晨,自家的堂屋、后院,杨同杰轻轻地一丝不苟地整理蝴蝶蟋蟀蚂蚁们的小小身体、细细地饱含感情地记录它们短短的生命。 从研究昆虫生态环境扩展到人类生态环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0年4月,这位“从兴趣出发”温柔的乡野赤子,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被与会的大科学家们尤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广学充分肯定的为“填补空白、有创新的基础性研究”,从此煞有介事地“责任”起来———两河流域的科考就是信心延伸表现之一。
“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自己乐意的!”
“当一个人发现他还可以做点什么的时候,他怎么能不尽力不专著?怎么还会在乎苦啊累啊,钱啊名啊?李时珍翻山越岭呕心沥血,写就《本草纲目》的时候,他哪考虑到有没有人给他发奖金呢?”
所以,当杨同杰在被追问“苦累以及钱的烦恼”的时候,他的言语简练、态度中立。
1997年盛夏在沂山为采蛱蝶,他被刺蛾叮咬,全身浮肿,数月不退;2000年在黄河源头玛多县,六月飞雪,寒冷、高原反应,呕吐、肺气肿、虚脱、昏迷;2001年在潼关,全部钱物被盗,典当手机遣妻子回家借钱,返回后补齐设备留好车票钱,继续考察,20天生活费不足50元,一路讨饭;2001年7月一夜,在陕西府谷,黄河滩边,疲惫不堪就地支起帐篷,大睡中听见两岸喊叫,醒来发现大水滚滚而来就在帐前50米;2002年,老君山采集枯叶蝶,暴雨终日,山体滑坡,险丧命焉…… 提及这些,杨同杰难免要“心头一热”,难免要自嘲,“这是何苦?又没人给下任务”,但,“总的来说,没什么好说的,都是自己乐意的!”
所以,每到一处,考察结束,都要向当地政府提交一份调查报告,评估环境、提醒注意,政策建言——这其中就有成功地帮助甘肃东山县解决星天牛虫害的、有准确地预言内蒙乌海黄河决堤的……
考察是为了让更多人保护母亲河
从儿时的痴迷,到后来逐步演变成一种责任,风尘仆仆,一路走来,令人触目惊心的环境恶化、物种减少以及周边人们对生态恶化的麻木,令杨同杰彻夜难眠。他在科考报告里写道:“黄河源头的生态遭严重破坏,草原植被蜕化严重,河水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食草鼠急剧增多,非法采矿者随处可见,所有这些已将黄河上游2万多平方公里的植被面积破坏得千疮百孔。人们对这一切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黄河迟早会成为内陆河,目前黄河的水量开始逐年减少。减少的原因就在于补充水源越来越少,源头的降雨降雪逐年减少。人们对黄河水资源无节制地利用,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黄河向内陆河发展。”杨同杰说,黄河成为内陆河之后,离消失也就不远了。黄河一旦消失,整个中上游地区将不适应人类居住,生物群体也会消失70%至80%,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如何生存?他大胆设想,延长黄河入海,这样既可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将来又可以为人类生存储备淡水资源,一举两得。
“我考察的目的就是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也是我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所以,他婉拒了那些购买标本搞展览并藉此为他提供科考经费的热心人,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采集回来的标本和整理出版的科考资料无偿捐献给临沂大学,“让学生们有更多学习资料,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科研价值,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