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20:10:00 我要评论
王志 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几位战士与刘延宝一同为烈士扫墓。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刘延宝事迹
古有“一诺千金”的故事,又有“承君一诺,必守终生”的箴言。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事处神武村刘延宝一家,为了“俺能行”三个字的诺言,四代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雨雪风霜世事变迁,63载守护烈士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山东人的诚、信、义。刘延宝一家朴实的言行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人性和道德的光辉,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大爱之歌。
承诺只有三个字
在济南市历城区神武村,每天早上,62岁的刘延宝就会推开大门,拄着拐棍,佝偻着身子,步履蹒跚地走向村口。村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画面”,问都不用问就知道他要去哪儿。
“老刘,路上慢点儿!”
“嗯。”刘延宝艰难地点点头。
“老刘,天不好,你少去几趟吧!”
刘延宝也不吭声,只是拼命地摇头。
因为脑血栓后遗症,刘延宝一直行动不便,并且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只能用模糊不清的“嗯啊”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其实,村民都知道,这条路是通往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墓地的,尽管只有200米,他却要走20多分钟。
说刘延宝有情,但是祖辈的坟茔他已经记不得,每次只能朝着大体的方向祭拜;说无情,不论春夏秋冬,他都长守着烈士墓地,风雨无阻。不大的墓地里共有7个墓,刘延宝挨个向墓碑鞠躬,嗯啊着与这些长眠在地下的烈士交流。他颤颤巍巍地弯下腰,用还能动弹的那只手吃力地拔去墓地里刚生出的杂草……
刘延宝一家人与烈士墓的渊源,要从济南战役说起。
1948年9月的一天,近千名准备攻打济南城的解放军战士驻扎在神武村,村民们主动把房子腾出来让战士们住,把麻袋找出来为战士们做炸药包,把锅碗瓢盆送给战士们用,家家户户还摘下门板,砍伐了大量树木,把树枝和门板用毛驴驮着送到草山岭附近,让战士们做工事用,树干做成担架,壮劳力们组成担架队。战役打响后,部队开赴草山岭,神武村成了后方医院,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父亲刘振顺和众乡亲一起往前线送弹药、往后方抬伤员。村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伤员,妇女们帮着照顾伤病员,漂洗的血衣把村里6个池塘都染成了红色,让全村人都十分震憾。
9月28日晚,有一队解放军抬着5位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来到神武村安葬,由于伤亡惨重,按照部队首长指示,阵亡的战士只能就近掩埋安葬。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几位战士含泪掩埋了这些伤痕累累的烈士。事后,部队首长对刘延宝的爷爷说:“这几名好战士牺牲在草山岭的一次战斗中,只知道一个人的籍贯在浙江省仙居县,你能照看着他们吗?”诚朴的刘修芝只说了三个字:“俺能行!”
刘修芝觉得自己的承诺是明义之举,5烈士虽然与刘家非亲非故,但他们是为了解放济南而牺牲的,是为了老百姓而献身的,守好烈士的英灵,才能对得起死难烈士,对得起远在异地他乡的烈士亲属。咱山东人最讲诚、信、义,承诺的事,再难也要办到。他从山上背下来石头,凿成石碑,一块刻上了“浙江省仙平县一五乡下张村张忠孝烈士之墓”,另外4位无名烈士则刻上了“革命烈士之墓”,并在墓边栽上了松柏。从此之后,按照当地的风俗,每逢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春节,全家老小都带着祭品到烈士墓前祭奠、培土、清扫,年复一年守护着烈士墓。
护墓成了刘家家规
1976年6月,护墓28年的刘修芝老人在弥留之际,把全家人叫到床前,立下了一条家规:“人要厚道、守信,那5位烈士是为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死的,咱要报恩,俺答应过部队首长‘俺能行’,咱家要世世代代护好他们……”全家人含泪点头应允后,老人闭眼而去。
作为长子,刘延宝的父亲刘振顺接过了护墓的“接力棒”,也接过了一份诚信和责任。
1982年,神武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村里的土地以抓阄的形式分给各户,烈士墓占的那块地分给了别人。刘延宝的父亲急了,从不求人的他,三番五次找到村干部和分到墓地的村民商量,最终得到“特殊照顾”,用自己的一块好地换回了墓地薄田。
刘家换地在村里引起很大震动:“刘家为啥不管自家的祖坟,却那么护着一不粘亲、二不带故的烈士墓?”“好地换薄田,分明是拿着馍馍换窝头吃,这一家子往后日子咋过?”刘延宝父亲的一句话让村里人深为佩服:“人要守信,心里才踏实,心里踏实了,喝凉水也觉得甜。”
在此后十几年里,刘延宝和父亲在墓地四周又种植了白杨树、火炬树等,把墓地整理的更加齐整、肃穆。刘父有4个儿子,闲暇时,经常把解放战争中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讲给儿孙们听,教育他们要看守好先烈英灵,他还把二儿子刘延军、三儿子刘伟先后送到部队,让儿子以实际行动继承烈士的遗志。
2000年秋天,父亲去世前,把全家人叫到跟前,郑重地说出刘家的家规,并告诫孩子们,做人绝不能失信,只要刘家还有后人,就要守护好烈士墓,前辈能行,后辈也要行,不能有半点闪失。
护墓“接力棒”传到了刘延宝的手里。
子子孙孙守下去
刘延宝是刘家第三代护墓人。在此之前,他看到烈士们的墓碑已十分破旧,亲自去订做了一座高1.5米的新墓碑,并请工匠刻上了六个工工整整的大字——“革命烈士之墓”。看到墓地荒凉、无遮无掩,他动员全家出动,在墓地周围垒起了围墙,把烈士墓保护得更加完好。
没曾想,刘延宝的父亲去世不久,他就患上了脑血栓,先后到省武警医院、市立四院求医,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因实在没钱治疗,只好回家服药维持,落下了走路不便、丧失语言能力的后遗症。为了还债,他的妻子到工地打工,每天仅能挣到10元钱工资。贫穷并没让他忘记烈士们,他仍然逢过节带着全家前去祭墓,从未间断。
前几年,村里修环村公路时,又发现了两位烈士的遗骨。刘延宝听说后,主动提出申请,在5位烈士墓旁,用砖垒砌墓穴,安葬了两位烈士的遗骨。至此,墓地里有7位烈士在这里长眠。墓园里当年刘修芝老人栽下的松柏已郁郁葱葱,粗壮挺拨。刘家人60多年来不为名、不图利,诚实守信的事迹也感动了全村人,村里家庭不和、邻里矛盾越来越少,村风越来越正。
在烈士墓前,刘延宝的妻子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老刘的身体还是不见好转,不过烈士墓会一代一代地守护下去,他已把家规正式告诉了儿子刘增龙,他们还有一个4岁多的孙子,子子孙孙都会好好地守护烈士墓。
拄拐站在一旁的刘延宝“嗯、啊”着,凝重地点头。
诚信事迹广为传诵
刘延宝六十余年如一日的义务守墓精神不断传诵开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年以来,刘延宝先后被评为历城区道德模范,济南市道德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2009年5月份,刘延宝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身边好人,中国文明网刊登了刘延宝义务护墓的历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有万余人浏览英雄的事迹,2000余人写下了发自内心的评论。9月份,刘延宝获得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并接受了白岩松的采访和济南第一团战士代表赠送的旗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与刘延宝一家握手祝贺,并说“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
刘延宝的义举感动了全村群众,也感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神武村两委会投资1万余元重修了烈士陵园并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全力支持他们的护墓义举。2010年空军济南某场站某连三十名官兵一行来到刘延宝家,与刘延宝一家结成了“对子”,加入到了守护烈士墓的队伍中。如今的烈士墓地松柏郁郁葱葱,被港沟镇神武小学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学校的师生都会到烈士墓前,敬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
刘家六十余载护墓的事迹在舆论界引起了广大关注。光明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山东商报、生活日报等报刊和央视网等各大网站电台对其纷纷进行了报道。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