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零容忍,环境质量得改善

2012-05-20 00:54: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这是一位城里小学的语文老师的亲身经历。在语文课上,当她读到唐朝大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时,她让学生描述一下晚霞的样子,班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不上来,只有一位从农村转学来的孩子,才大略地说了一下。这位老师很是感慨:与我们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很丰富,却看不到晚霞,看不到星空,真可怜……

  这位老师道出了一个自工业化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课题: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先污染后发展?这是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还是既发展又保护?这是一条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路子。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实施“生态山东”战略,对这个问题给予响亮的回答:既要金山银山,又绿水青山。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姜大明省长更是明确提出:“努力增加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   

  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山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以小清河治理为典型代表,省控59条污染河流已全部恢复鱼类生长;节能和减排两个环保硬指标同时名列全国前茅,并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省;省域环境竞争力连续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第一名;生态市、县(市、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4个,国家生态市1个,全国生态乡镇181个、国家生态村6个。

  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生态文明是强省建设的重大目标。近年来,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生态山东”战略,全面实施生态山东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以小清河治理为典型代表,省控59条污染河流已全部恢复鱼类生长;节能和减排两个环保硬指标同时名列全国前茅,并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省;省域环境竞争力连续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第一名;生态市、县(市、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4个,国家生态市1个,全国生态乡镇181个、国家生态村6个。

  

    零容忍,环境质量得改善

  优美环境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环境污染却毒化群众的生存环境。为提高人民的生存质量,山东对环境污染实行“零容忍”,用铁的手腕予以治理,环境质量得以不断改善。

  推进总量减排。各级党委、政府构建减排工作大格局,把节能减排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决策、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将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各类考核中,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广覆盖”的减排目标责任体系。实行以奖代补,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程建设,全省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03座,日处理水量达980万吨,污水处理厂数量、处理能力较“十五”末增长139%和106%;国家和省重点现役火电机组已建成脱硫装机容量20612兆瓦,火电机组脱硫装机容量占比提高到95%以上。

  加大环境监控。在国内首创“超标即应急”零容忍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每月定期调度环境质量变化和执法检查情况,并通报各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开展24小时监控,覆盖全省90%以上的污染源和主要水、气环境。“十一五”,我省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累计削减19.44%和23.22%,完成国家下达减排任务的130%和116%,在国务院通报表彰的8个省、市中位列第一。

  加大治污力度。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建设,把城市周边镇、村排放污水逐步纳入了城市排污管网;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等垃圾集中处理模式,逐步改善了乡镇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围绕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活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为抓手,加大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促进了农村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强化环保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近年来,山东推动循环生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增强生态环保技术创新能力;寻找新的替代资源,建立资源节约与能源替代技术体系;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环保产业、生态服务业等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培训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立和完善支撑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技术体系;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环保科技创新联盟,加强技术基础平台建设,为攻克关键技术、形成自主产权技术和产品提供了科技依据。

余梁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