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4 06:48:00 我要评论
韩希江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韩希江
继2011年,我省圆满完成26件民生实事之后,2012年的省“两会”上,姜大明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推出涉及农业、文化、就业、社保、教育、卫生、保障房建设等领域的35项“民生大单”,承诺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更有尊严”。
2007年的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富民强省”成为最响亮的词汇之一。此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如此有针对性地将群众的个体需求和全省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并将“富民”置于“强省”之前,在山东还是第一次。显然,这意味着山东发展理念的一个重大调整。
“富民强省”是动员令,是进军号,激起了全省城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在民生建设方面迈出了越来越坚实的步伐,老百姓分享到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真金白银投向民生
幸福不在高处,也不在虚处,它就切切实实地体现在民生中。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山东不仅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更有实实在在的投入。政府多办一件民生实事,群众就多一份生活幸福,但每一件民生实事都需要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
家住济南燕山社区的企业退休职工刘玉双最近心情不错,他的退休金又涨了一成多。今年初,我省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也是连续第八年调整,而我省每次调整的幅度,均高于国家提出的增幅。今年调整后,全省企业退休金人均超过1800元/月,较五年前增长了大约一倍。
不光是退休金,目前我省城镇职工、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了75%和70%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平均分别达26万元和12.6万元,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达到每人每月550元,,比调整前增长了23.6%,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4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以上,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
2010年,山东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51%,2011年占到54.8%,提高了3.8个百分点。2011年,山东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2738.9亿元,约占新增财力的70%,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增长19.3%,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高于GDP增速。
2009年,省委省政府曾向公众公开承诺办成5件民生实事,当年底,这5件实事一一完成。承诺办成的民生实事随后每年增加,2010年15件,2011年26件,2012年民生实事又增加到35件。
政府投入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群众也越发感受到民生持续改善的力度,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山东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李善峰说,“民生菜单”一再拉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GDP增速,表明“民生指标”超越GDP成为衡量发展成果的“硬指标”,同时释放出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积极信号。
扩大就业夯实民生之本
眼下又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山东各地各部门通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为学子送岗位,搭桥梁。近年来,山东把扩大就业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坚持以发展促进就业。201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连续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山东狠抓就业政策的落实和相关资金配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安排毕业生就业资金6500万元,增加创业资金4500万元,保证各项鼓励扶持政策的落实。
针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这两个就业重点群体,2010年组织各类招聘会3727场次,帮扶农村劳动力就业94.6万人。2011年,全省举办36场就业人才市场,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7万人次。
山东特色的“四全援助”模式——全员登记认定、全员免费服务、全员岗位提供、全员特困安置,为各个群体的就业安置趟出一条新路。在招远,政府专门针对残疾人就业进行专项帮扶,他们依托烟台市鑫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辐射带动100户残疾人发展养殖业,残联对每户残疾人提供扶持资金。残疾人高中兴说:“这为我们脱贫致富搭起了好舞台。”在邹平,仅仅是“阳光大姐”就为3万余名妇女提供了医护、保洁、月嫂等家政技能培训,600余名下岗职工在此实现再就业。
5年时间,38个集中棚户区、35个零星棚户区的近2万户居民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这发生在2007-2011年的济南。
改造前,户均居住面积32平方米,现增至62平方米,宽敞近一倍,成为以改善民生为前提推进城市改造建设的样板和典范。山东于2009年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到2011年底累计新建农房32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61万户,1200多万农民搬出危旧房、告别旧村居,少花钱或不花钱住进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农房。
强化社保完善“托底机制”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近年来山东完成了全民基本社保制度的建立完善,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全民社保覆盖。应保尽保,每个人都享受到经济发展转化来的福利保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省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02万、2946万、965万、1276万、858万,分别比2006年底增加534万、1950万、175万、629万、369万。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1891亿,年均增长20%以上。
新农保实现了全覆盖,这意味着山东省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都可以领到每月55元的养老金。在革命老区临沂,“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千好万好不如人民政权好”这样的话语出现在群众口中。莱芜新农合今年的财政补助标准将提高到240元,惠及农民86万人。莱阳则从2009年开始,为全市长寿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长寿津贴。
山东新农合建设和覆盖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向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推进社会资源共享,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说,“低保制度从城市到农村的探索与完善,经济发展的成果,不只体现在富裕人群的增多和财富的简单增长上,更体现在对每一户困难家庭、每一个困难个体的基本保障上。”
近年来,围绕打造人人“病有所医”的健康之路,山东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2010年,兖州市中医院进行大胆尝试,推出“先诊疗后付费”模式,2012年山东决定在县级及以下医院全面推广。经过三年医改,我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立,社区医院提供的家庭医生式服务,不仅让“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也让老百姓的就医观念悄悄发生了改变。
从2009年开始推行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到去年底已经覆盖78个县市区,约占全省范围的一半。在加入一站式结算的医院,一个窗口、两台电脑,通过“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三套系统的切换,一次性就能完成救助申请、审批、新农合报销和住院费结算。
民生建设无缝隙全覆盖
“12345,有事找政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开通三年来,济南市民服务热线12345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位泉城市民的心中,不少市民碰上事情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之中的就是“12345”,市民对于政府的信任逐步增强。政府热线的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
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新课题。“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从制度建设和执政措施上保证改革的成果为社会全体人民所共享,我省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探索”,孙黎海说。
为了听民声、解民忧,我省许多地方陆续开展了“进村入户”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服务。诸城市规划建设了208个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民生政策宣讲站,10个村民小组中各有2名宣传员负责对420位村民作政策解答。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一种救助方式。让没有钱的人能免费请律师,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道重要防线,也是彰显政府责任的一项民心工程。在我省,每年有4万多名困难群众获得政府的法律援助,这一数字连续7年以20%的幅度增长。截至目前,我省所有的市县(区)都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有14000多名律师承担着法律援助义务。法律援助机构正在逐步完善,力量不断增强,逐步给困难者撑起一片正义的天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