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9 08:58:00 我要评论
朱肖明 来源: 大众网
图3:窑洞内长势喜人的鸡腿菇
生态环保产业链 低成本带来高收入
孔村镇食用菌特色品牌基地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菌种、菌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包装销售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种植鸡腿菇已经成为北毛峪主要经济来源。据介绍,全村有窖洞约800多个,每个窖洞在100米左右,这些窖洞常年恒温,四季都可种植鸡腿菇。多数菇农家都有三到五个这样的窖洞,有时候忙不过来还要雇佣两三个长工,赶到旺季菇农一天要出两千斤的鸡腿菇。 “鸡腿菇”的丰厚收益自然不必说,鸡腿菇“出山价”最高的时候曾在六七块左右。曾有报道称鸡腿菇的收益“一步就是两张百元大钞”, 意思是说窑洞每米纯收入就得200元。
当问到菇农们生产的鸡腿菇都怎么销售时,潘永芬告诉我们:“俺们只管种,只要能种出来就有车来拉,怎么卖我们不用操心。”而就在几年前,北毛峪村最早种植鸡腿菇的菇农都是提着篮子到集市上去卖,价格低不说,卖不卖出去都成问题。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件事,每隔几个窖洞前都会有一个小广场,上面堆着一些插着孔的土。而山根里则堆放着很多用塑料袋装的土。询问后才知道那些插有孔的土便是从厂里拉来的原料,因为发酵完热量大,上面插几个孔可以散热。而袋装土的则是鸡腿菇长过两三茬后再也发不了菇的“剩料”。丁老师说:“这些‘剩料’都可以二次利用给庄稼上肥用。我们的鸡腿菇整个的生产过程都是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拿原料来说,以前酒厂最头疼产后垃圾酒糟的处理了,都是酒厂自己出钱处理。现在鸡腿菇种植形成规模了,酒糟现在还跟着涨钱。不过我们也不怕成本上涨,我们这遍地都是玉米芯、牛粪等,这些都能替代酒糟做为生产原料。”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