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序言 孙守刚:满足群众理论需求 推进理论大众化

2012-05-02 06:42: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群众 理论 需求 理论 大众化
[提要]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所谓“大众化”,就是“变得跟广大人民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中国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

  满足群众理论需求  推进理论大众化
  孙 守 刚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所谓“大众化”,就是“变得跟广大人民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中国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列宁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论不被群众掌握,就无法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大众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既是人民群众自觉接受、自主选择、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又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得到维护和实现的历史。
  在当代中国,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武装自身、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理论大众化的核心内容。随着理论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但同时在武装、引领和掌握群众方面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借助其经济、科技和军事优势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同我们争夺群众,特别是争夺青少年。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如果不果断、有力、广泛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和凝聚广大群众,群众就会无所依附、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空间就会不断受到挤压,就会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理论大众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肩负起推进理论大众化的神圣职责。
  推进理论大众化,就是要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用理论赢得人心、赢得群众,把理论转化为思想和信仰,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在理论学习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工夫。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理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中心组的龙头作用,继续深化“两带一创”主题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人们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个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二要在理论研究时代化、特色化上下工夫。把深化理论研究作为理论大众化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各级社科研究部门的作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研究促应用、以应用促普及。抓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推出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大众化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三要在理论宣讲面对面、下基层上下工夫。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理论热点问题、重要政策出台等,积极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面对面宣讲。通过建立理论大众化示范点,举办齐鲁大讲坛、民生政策宣讲、社科普及周等活动,推动理论普及工作落到实处。四要在媒体理论宣传新阵地、新优势上下工夫。大众传媒是人们学习理论的重要载体,是连接理论与大众的便捷渠道。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媒体,都要加大理论宣传力度,运用专题专栏、社论评论、理论文章、理论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多推出群众愿意看、喜欢看的通俗读物和专题节目,进一步扩大理论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五要在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工夫。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重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牢牢掌握课堂教学和思想引导的主动权。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普及科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理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
  人民群众是理论大众化的主体,是科学理论的掌握者、实践者和受益者。推进理论大众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坚持群众立场、服务人民大众的实践过程。一要增强大局意识。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致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体现全省人民利益的战略选择。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中央、省委和地方的重要决策、重大战略、重点工作讲清楚讲明白,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要立足统一思想,主动设置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保障、物价、分配、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公平、社会稳定、消极腐败现象等社会热点问题,把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集到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上来。二要站稳群众立场。要以科学的观点、群众的视角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把真情实感融入到理论学习宣传研究中,与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走出书院斋堂,深入群众生活,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找准理论与群众需求的契合点,把握理论服务人民的着力点。要适应群众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文化习惯,善于从小视角讲透大道理,从新角度讲好老道理,用通俗话讲活新道理,使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要注重语言转换,运用百姓语言,多讲短话、新话、实在话,把该说的说正确,难说的说到分寸,意思多的说简练,内容深的说简单,努力做到准确、简练、朴实、活泼。三要突出实践特色。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中推进大众化,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理论的价值和力量。要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多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对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既要说明“是什么、为什么”,又要讲清“怎么看、怎么办”,既讲思路、指出路,又讲前景、开良方,给人信心和力量,更好地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四要着力改革创新。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基层群众进行理论大众化的实践创造,不断开辟理论大众化的新路径。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理论大众化的内容形式、体裁题材、传播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勇于创新,努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神圣而重大的使命。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理论大众化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推进理论大众化工作的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整体工作合力。要充实完善理论大众化专家库,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培养中青年理论骨干,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理论大众化工作队伍。要强化考核、评价与协调,大力支持推动理论大众化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大家、名家参与到理论大众化工作中来,让“大家”写给大家看、“大家”讲给大家听。
  《新山东--科学发展面面观》是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策划并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社科研究机构和实际工作者共同编写的一本通俗理论读物,是结合山东实际、推进理论大众化工作的有益探索。该书着眼于服务工作大局、凝聚思想共识,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重大战略、重点工作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从理论上作了通俗化的解读,选题重大、内容丰富、社会关注度高。该书坚持用“山东话”说“山东事”、用百姓语言回答群众关切,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既讲解政策又传授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重点作品,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方针政策的通俗读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谋划,整合资源,继续推出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群众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的理论通俗读物,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理论大众化品牌。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理论大众化产品生产机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新闻出版、影视作品、文艺创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让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近普通百姓、融入人们心灵,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进程中展现理论的独特魅力。
  (本文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为《新山东----科学发展面面观》一书所作的序,题目为编者所加。)

    《新山东---科学发展面面观》一书出版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好地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省委宣传部组织省直有关部门、社科研究机构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新山东---科学发展面面观》,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