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国家公祭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到手的年终奖少了数千块?只要算一算,就能知道。
宽松的流动性催生了股市泡沫化的过快上涨。
网络投票由大众网协办,时间为6日0时到2015年1月4日24时
如此进一步将“国家公祭”的实质细化、落地,方能使“国家公祭”先形成民族习惯,再化作民族精神,使每个国人都可以在此熏染之中,逐渐具备大国公民的精神气质。
原标题:“国家公祭”培育大国公民精神
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明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个12月份普通的一天,因为这个国家级别的对历史的缅怀,将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中重要的符号。
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距今已有77年,今年2月底,国家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公祭活动第一次上升至国家层面。这种国家级别的纪念仪式,不仅强调着现代中国人不忘日本侵华之耻,更是在为整个世界恢复、保存历史的真相和尊严。
“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在中国,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一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现在我们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国家公祭”虽然只有一天,但公祭的意义需要也一定要延续,这在国外也有先例,比如,美国的老兵日会对老兵提供一系列优惠活动,以此增加老兵福利;以色列则在阵亡将士纪念日限制娱乐活动……凡此种种,都是在增加普通民众对国家公祭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普通民众对历史的参与和审视,如此进一步将“国家公祭”的实质细化、落地,方能使“国家公祭”先形成民族习惯,再化作民族精神,使每个国人都可以在此熏染之中,逐渐具备大国公民的精神气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