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国家公祭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到手的年终奖少了数千块?只要算一算,就能知道。
宽松的流动性催生了股市泡沫化的过快上涨。
网络投票由大众网协办,时间为6日0时到2015年1月4日24时
今年,首个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意味着铭记历史尊重和平的观念,已经从共识的高度达到立法的高度。面向未来的和平,我们也变得更有信心。
作者:龙敏飞
今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进行现场直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也将同步直播。(12月12日《华西都市报》)
就眼下而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是,很多青少年已经不知道抗日战争胜利日是哪一天,也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日。可以说,除了“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偶尔响起的防空警报声,我们很少浓重地纪念抗战胜利,之前,也没有全国性的遇难日公祭。这样的现实,的确很容易让人忘却历史,但这对那些过往的英灵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为如今的和平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样的境况下,以国家的名义、以立法的姿态设立国家公祭日,无疑是符合公众期待的。众所周知,将二战期间的重大惨案定为国家公祭日一直是国际惯例,如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这些国家,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可以说,设立公祭日的最大的价值,便是促使这个国家的人对这个国家的历史保持一种敬畏心态,避免出现麻木与忘却的情况。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也是如今必须重复强调的常识。记住历史,就是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但如果记住仇恨,悲惨的历史就会有重新发生的可能。这是由此及彼的逻辑。毕竟,狭隘、偏执、狂热的民族主义,都不利于社会的和平,只有理性的爱国主义,才应该成为个人的选择、民族的选择,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选择。自然,对于一切试图抹杀历史的人,我们也必须拿出十足的证据让他们信服,证明真相是不可否认的。
对于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这是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名言,如今也成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醒目悬挂的标语,这同样是我们共同的信仰与追求。江苏省政协主席许仲林曾就南京大屠杀表示,“回顾这一惨痛历史,深刻体会遭受侵略和凌辱的苦难,我们就会更加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用和平发展的手段,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诚如斯言,铭记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认清事实,以找寻一种和平的生活。
韩国总统朴槿惠曾表示,“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如今我们设立国际公祭日,显然就是为了保有希冀与力量。勿忘民族曾经的苦难,勿忘苦难中逝去的生命,珍惜弥足珍贵的和平,传承和平发展共赢之道。今年,首个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其意义深远、影响重大,意味着铭记历史尊重和平的观念,已经从共识的高度达到立法的高度。面向未来的和平,我们也变得更有信心。(龙敏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