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41家

2014-05-30 00:53: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姜洋
分享到:

今天,“走近山东创造——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威海市进行采访。大众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威海市正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1家。高新技术企业对威海经济的提升明显,2013年,威海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9.6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

  大众网威海5月29日讯(记者 姜洋)今天,“走近山东创造——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访团来到威海市进行采访。大众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威海市正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1家。高新技术企业对威海经济的提升明显,2013年,威海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49.6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四。

  建立16家产学研战略联盟 引进国外智力项目301个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针对威海大院和大所少、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威海市发挥生态、海洋、开放优势,借智引才、加快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逐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威海市立足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与重点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层次合作关系,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联手实施一批产业高端项目,实现借智发展、裂变扩张。目前,威海市建立了16家产学研战略联盟,去年共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2项,今年以来又促成了16项,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威海建成了威海市技术交易中心和专利技术网上交易平台,为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交易提供了便利;与中科院、川大、华东理工等建立了技术转化中心或产业化基地,进一步畅通了高校院所与威海市的产学研合作渠道。根据区域和产业需求,威海市鼓励社会力量与高校院所整合行业研发资源,成立了1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提高了威海市的优势产业竞争力。去年,轮胎、海参2个联盟成功进入第三批国家级联盟试点,实现零的突破。

  在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威海市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借脑引智,加快创新人才和科研成果集聚。近年来,威海市共引进各类人才5万多人,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301个,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0家,开展博士后工作的企业达到13家,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建17个公共平台服务400多家企业 完成新产品研发1886项

  威海市还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研发载体,开展技术攻关和自主研发,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设政府主导的公共平台、集聚社会力量创建公共平台三方面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悉,威海市出台《关于扶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设立1000万元的市级孵化器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孵化器建设数量增加、功能提升,吸引创新人才、项目聚集孵化。截至目前,新(筹)建、扩建孵化器21家,孵化面积达到56.7万㎡。威海市先后建立了威海拓展理化测试平台、海藻健康产品平台、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等17家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实现入网仪器263台(套),累计服务企业400多家,检测样品7万多个。依托这些公平服务平台,建立资源集成与开放共享机制,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

  吸引人才、建立平台的同时,威海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全市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平台分别达到18家和209家。依托这些研发平台,企业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1886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40项,并鼓励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完成技改投资532.7亿元 31品牌入选中国驰名商标

  此外,威海市还坚持以高端化为引领,以平台、人才和项目为载体,不断加大科研成果的研发、引进和转化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去年,威海市共完成技术改革投资532.7亿元,同比增长20.1%。威海市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过10亿元的达125家,过100亿元的3家。

  除了提升传统产业,威海市在不断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产品研发。以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新能源等为重点,威海市加快培育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众多中小协作配套企业为联盟的“众星捧月式”产业集群,促进新兴产业快速突破。

  近两年,威海市拥有2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20.7亿元,有37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2项。2013年,威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12.4亿元,同比增长14.8%。威海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102件和423件,同比增长22.35%和25.52%。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111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山东名牌产品206个。

  建立财政支持创新投入制度 向企业发放贷款12.9亿元

  在环境优化方面,威海市主要从三方面出发,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威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设立2000万元的重大科技专项,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促进科技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在整体投融资环境方面,威海市加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支出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例,今年,市级财政预算科技专项资金达到10470万元,增长22.5%。据了解,威海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设立首家科技支行,累计向企业提供授信7.8亿元,发放贷款12.9亿元,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压力。

  对于社会环境来说,威海市引导企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企业文化,加快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进一步激发起企业员工的创新激情,同时,威海市组织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宣传创新政策,激发创新活力,凝聚创新共识。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示范带动、宣传发动,激发了威海市上下创新热情与动力,形成了威海市自主创新的整体合力。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解西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