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擎起“烟台创造”

2014-05-29 11:06:00来源:胶东在线 作者:王淑玲 程显福
分享到:

中国“大飞机”上,打上了“烟台烙印”;世界“海工俱乐部”中,有了“烟台身影”;国际化工竞技场,挺立着“烟台品牌”——创新烟台正悄然崛起山海间。

  科技创新擎起“烟台创造”

  四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胶东在线网5月28日讯(通讯员 王淑玲 程显福) 中国“大飞机”上,打上了“烟台烙印”;世界“海工俱乐部”中,有了“烟台身影”;国际化工竞技场,挺立着“烟台品牌”——创新烟台正悄然崛起山海间。

  从上世纪的三环锁、北极星钟表、飞轮罐头风靡全国,到本世纪初的汽车、电脑、手机畅销世界,再到如今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烟台正蓄积力量实现新的精彩跨越。

  “烟台制造”正升级为“烟台创造”。中国“大飞机”项目所需高端钛合金紧固件,20%产自烟台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在挪威北海,31座钻井平台综合绩效考核中,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产“中海油服先锋号”再登榜首,这也是我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烟台何以做到?创新引领!

  四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从“输血”到“造血”,烟台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烟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5家,跃居全省第一……从“拼汗水、拼资源”到“拼服务、拼智慧”,依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烟台不断开辟转调新空间。

  兴企借智慧连夺科技奖

  四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初夏,探访烟台摘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别有一番感触——

  在莱州,登海618玉米品种亩产达到1511.74公斤,登海种业第8次刷新了我国玉米高产纪录,第3次打破了世界玉米高产记录;在开发区,烟台化学工业园完成钢结构安装3万多吨,项目建成投产后,万华MDI产能将达到140万吨,稳居全球第一;在龙口,丛林依托轨道交通专用铝型材国家标准起草单位的技术优势,成功实现动车组车体材料国产化……创新没有终点,秉承着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创新底蕴,这些项目花开的更艳。

  四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烟台何以做到?烟台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一语道破:“烟台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不算多,只有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才能越走越顺。”

  在烟台,知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不算多。科研院所不足,是现实劣势。“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以我为主”,是烟台另辟蹊径的探索,并创造出3个90%的“产学研奇迹”。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要善于借梯登高、合力发展。”许前东说,这是一条从创新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一条被证明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规律。“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源于产学研合作。”

  丛林集团,是“和谐号”动车的“企业功臣”。最初,丛林集团只是靠进口设备过活,后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开展了一系列联合研究。2002年,世界首台万吨挤压机在丛林诞生,开创了中国特大型工业铝型材生产的先河,2003年,万吨挤压机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模式,缩短了研发周期,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丛林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安江说。

  多年的探索,我市创造出了3个“90%的产学研奇迹”——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各类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方向“准”、合作内容“实”、合作形式“活”、合作层次“广”,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烟台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三种模式。每种创新模式中,都有创新技术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万华是烟台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万华的过去令人心酸:它只是一个给合成革厂做配套的小车间,车间里只有一套从日本引进的生产装置。由于没有技术,生产经常陷入停顿。上世纪90年代初,在困顿中崛起的万华人决意自主创新,联手高校院所,不断试验创新。2002年,万华终于成功开发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技术,使中国成为继德美日之后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闯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2005年11月23日,万华聚氨酯股份公司完成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所谓原始创新是企业依据自身技术自主创新,其代表人物是“中国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2004年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当家人李登海主持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捧走了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烟台在科技创新中,三种创新模式并举,带出了一批三大创新企业群。如原始创新模式,带动了绿叶制药、东方海洋等一批致力于高新技术研究、转化、推广的企业群体;集成创新带动了三环集团、玲珑橡胶等一批致力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群体;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则带动了正海集团、鲁宝钢管等一批敢于面对国际寡头技术封锁垄断、致力于引进消化吸收核心技术再创新的企业……

  产学研有力提升烟台科技创新能力,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622项,33.66%达到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54.01%达到国内领先,12.3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奖励28项,省级奖励360项。先后引进了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分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所等高层次科研机构,全市建有5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万华、东方海洋、绿叶等一大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