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整天围着玉米转。
40多年的经验,李登海能听懂玉米夜间生长的“咔咔”声,能恰到好处地为玉米进行授粉,能筛选出每一粒合适的种子。
每到收获的季节,李登海都要走遍全国的试验田,考查玉米新品种的长势,听听农民的需求。
编者按:
什么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民族梦。中国梦既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个体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梦想进行时,齐鲁网讲述“十二五”期间不同行业普通人圆梦故事、改革创新、简政放权、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展望对“十三五”的美好愿景。
一个育种人,也要像一粒种子,只有扎根于这个时代的土壤,才能拥有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李登海
齐鲁网10月9日讯从莱州到海南,他将自己的科研生命拉长三倍。从一两百公斤到1500多公斤,他屡次刷新我国的玉米单产量。他“拱”了43年的玉米地,育出的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约12亿多亩,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0多亿元。他就是李登海,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作息只有“玉米时间” 太阳出来就下地
采访中,记者见到李登海的时候,他刚收获了今年海南的最后一代玉米,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收获不错”。因为在莱州,夏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而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需要七八年。“人生能有几个七八年”,李登海感叹说。为此,1978年,他开始带队到海南进行加代育种,从莱州到广西再到海南,他追随着玉米生长的季节,每年种7批玉米,每批育3代。如此,“从故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李登海在43年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121代选育,科研生命被拉长三倍。
从1972年立志要开创中国玉米的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时,他便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玉米地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李登海说,刚创建农科队时,只有一头牛和1.2亩土地,8个成员。为了高产攻关,肥料缺乏便挖农家厕所,打炕洞、拆破屋,农村几大苦全吃遍了。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又一年,李登海的作息只有“玉米时间”,没有“北京时间”,太阳一出来就要下地,整天跟着玉米转。为了抢农时白天黑夜连轴转,40多度的高温地里进行人工授粉,一天忙到只能吃一顿饭,连续37年未回家过春节。
40多年的经验,让他能听懂玉米夜间生长的“咔咔”声,能恰到好处地为玉米进行授粉,能筛选出每一粒合适的种子。他的种子种植面积曾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最高年份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3.5%,全国种植的5株玉米,有2株就是他育成的。
李登海说,一个育种人,也要像一粒种子,只有扎根于这个时代的土壤,才能拥有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李登海今年已经66岁了,但他心中梦想仍在。他说,60岁之前,自己为国家增收1000多亿元。“我不会退休,再干20年,干出60-80年的科研创新业绩,争取再为国家增产1亿吨粮食做贡献,等于再活一辈子。”
坚持让孩子搞玉米育种继承父辈追求
每到秋收,李登海的试验田里都会有很多来考察的农民,德州农民宋祥杰的种了800多亩地,今年他给李登海出了一个新课题,能不能让玉米早熟一星期。
山东德州种粮大户宋祥杰告诉记者,之所以想要玉米早熟,是因为这样便于随后的收割和脱粒。
宋祥杰的需求正是李登海第五代种子要攻关的难题,李登海比农民想的还要仔细,在高产的基础上,不仅要早熟,还要抗倒伏。
每到收获的季节,李登海都要走遍全国的试验田,考查玉米新品种的长势,听听农民的需求。“农民说好的科研成果才是好成果,新品种的选育上一定要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这个非常重要。”李登海表示。
为了加快育种速度,登海种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展开合作,引进单倍体育种等先进的生物育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育种周期缩短三到五年。
如今,登海种业每年都有50到100个玉米新品种产生,登海种业也成为市值3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虽然身价涨了,但李登海从没有离开过土地,他不顾家人反对,坚持让自己儿子也扎根土地专门搞育种。他说:“继承的是我开创玉米高产道路的我人生的追求,而不是继承我的资产,要继承我的事业,继承我的追求。”
如今,李登海的儿子李旭华已经成为登海种业的中级农艺师,他说,父亲对农民的深沉情感和对事业的永不停歇的追求,是他人生的最大财富和前进动力,在这片玉米地里,自己也要走出精彩的人生。
编后:一双胶鞋,一顶草帽,一口浓重的家乡话,这是农民李登海;一生离不开苞米地,一世离不开育良种,数次刷新中国夏玉米单产纪录,这是科学家李登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为国保安全,这是时代楷模李登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