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了20多年的积蓄买了个一百平的新房,普通人会想着如何装修自己的房子以及惬意的新房体验。可她却把新房主动腾出来做公益,五年来为来青岛“取经”的山区教师免费提供住宿。这个执着的“怪人”就是青岛市教育局人事处的一位普通职工,叫李淑芳。2004年底,她与青岛教育学院退休老师周加惠成立了一个教学研究会,在此基础上李淑芳创设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十年的时间,工作室由小变大成了“支教岛”,来自国内外的一万多名志愿者,现在还在开展着各种义务支教、送教以及教育帮助的公益活动。
4年接待600外地教师
8月16日上午,在崂山区西韩新苑小区一栋楼的9楼,十余位老师坐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十余个人当中有市区、郊区的校长,有普通老师,也有志愿者,他们都是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成员。
他们进行教研活动的地方就是李淑芳2011年免费腾出来的新房子。记者环顾房子,简单的装修但不失温馨,“教育是我们共同的信仰”“让爱满天下”……不同的教育爱心标语贴在屋内的墙上。客厅里最醒目的是几十张照片,有外省来青培训的老师,有来授课的名师,还有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活动照片,记录着每个人为教育而做出的努力。房子两个大卧室里放着6张上下铺的床,这12个床位是留给那些来青培训挂职的山区教师免费住宿用的。
20多年的积蓄买了新房,却要捐出搞公益,放在谁身上都要掂量再三。据了解,目前李淑芳一家三口和母亲仍“蜗居”在六七十平米的房子中。“我爱人是青岛大学的一名普通老师,我们两个人都特别单纯,一直生活在教师的圈子里,真的想在自己的人生中能为老师们做点什么。”一个简单但伟大的念头,支撑着李淑芳把教育公益做到底,并做大。
这栋“支教屋”里的物件都是她“化缘”化来的:洗衣机、空调、冰箱都是朋友、朋友的朋友赠送的;餐桌是一个小学捐赠的废旧课桌拼成的;日常的粮米油是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成员们轮流买的。记者了解到,这里已经接待了省内外600多名教师来青岛培训,几乎每一批都曾住过李淑芳的新房子。
帮老师才能帮孩子
8月16日上午,身穿红色衬衣、黑色裙子的李淑芳在“支教屋”里忙活着教师培训活动。李淑芳是青岛市教育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由于负责教师培训工作,李淑芳看到了乡村老师因为缺乏培训、素质相对低下而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今年50岁的李淑芳是即墨人,1985年,她从即墨高等职业中专毕业后进入了当地的一所村办小学教书。农村的教学经历和此后在教育局的工作让这个“怪人”执着地要搞公益教育,而她搞的公益教育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辅导,而是促进教师、校长等的成长。
说起这些年的付出时,李淑芳称,她从来没有算过公益事业上付出多少。“行善不用有钱,不是富裕了才能做志愿者,我有两碗粥给他们一碗就可以了。”李淑芳说,金钱上的捐助解决的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帮助一个老师成长则能解决成千上万孩子上好学的问题。
2005年,李淑芳拿出4万元成立了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目的是进行免费的教师培训。通过把全国知名的名师、专家、教授集中起来,不定期地到农村学校或山区中小学对那里的老师进行培训。李淑芳说,创建十年以来,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已经从当初的两三位名师,发展到一个涵盖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一线名师和名校长、在校大学生在内的庞大的爱心志愿团队,变成了一座庞大的“支教岛”,人数已达1万多人,并且有了成长工作室的网站。
这群“支教岛”的岛员们把需要培训的老师迎进青岛,让专家、名师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培训;同时带领着团队里的专家名师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送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和方法输送给农村老师,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最终惠及更多的孩子。
靠口碑壮大支教队伍
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乃至后来的“支教岛”的逐渐壮大,都是一传十十传百壮大起来的。“有一次在青岛大学跑步,遇到了青岛大学的曹安娜教授,互相一说我们觉得现在师范类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以及素质需要提高。”李淑芳说,一拍即合,现在曹安娜老师是“支教岛”大学生联盟的盟主,而这个大学生联盟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参与大学生联盟活动的大学生近1000名。
随着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公益活动的影响力扩大,不少青岛农村学校的校长、老师主动找到工作室,要求参加“被送教”,主动要求成长。李淑芳发现,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老师都对公益活动很有兴趣,城市的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发扬光大,而农村的老师也想着提高与进步。就这样,李淑芳位于崂山的一百平米的房子成为了教育公益的扩散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师参与到活动中。
“支教岛”的志愿者主要分布在青岛市和山东省。另有北京、杭州、江苏、辽宁、贵州等地的专家、校长和老师及100余位外国留学生、海外华人。记者 魏海洋
■链接
“支教岛”里都有啥?
“支教岛”通过“教师联盟”“校长联盟”“大学生联盟”“家长联盟”“心理联盟”五个联盟开展日常的志愿者活动。
“教师联盟”负责日常送教下乡、农村教师来青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及日常的教育沙龙等。教师联盟通过网上注册报名参加人数8000余人,目前工作室实际安排参与活动者1000余人。
“校长联盟”组织校长开展学术研讨、相互观摩学校活动、不定期组织校长沙龙、集体参与学校诊断、开展课堂教学交流。近200名校长参与日常活动。
“大学生联盟”通过组织在校大学生日常深入中小学、社区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在校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参与大学生近1000名。
“家长联盟”通过指导、参与学校家长培训活动或指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等,引导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志愿教师40余人。
“心理联盟”组织心理名师通过网上或实地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或困惑,志愿教师近20人。
■人物
退休教师10年
写782份支教记录
说起“支教岛”,除了“李淑芳”三个字之外,老师们脱口而出的另一个名字恐怕就是“周加惠”了。今年71岁的周加惠是“支教岛”的会长,10年前,从教师岗位上退休的他便加入“支教岛”。10年间,他带领青岛的名师为农村学校“送课”782场。
从2005年开始,老教师周加惠加入了李淑芳创办的工作室,见证了工作室的成长与壮大。十年间,周加惠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青岛的平度、胶州、莱西等偏远地区的学校。因为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他每周都要率领名师到乡村去送课,有时一周3天时间在农村。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周加惠说,目前他已经下乡送课782次,但只有两次没去成。
在加入“支教岛”后,周加惠修改了自己的“退休目标”:要带着名师给农村学校送上1000场课,培训满10000名农村老师,使10万名学生受益。“距离目标还差218场,准备再干三四年,然后真正退下来,全身心地陪一陪老伴儿和孙子、孙女。”周加惠笑着说。
■讲述
一个农村校长的成长
始于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城阳区天泰城学校的校长王建娥向记者讲述了她个人的成长过程。“竞聘到天泰城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之前,我在偏远农村小学干了11年校长。”王建娥说,2000年她在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中华埠小学当校长,这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农村小学,学校出现的怪现象是,教师队伍的学历不够,年龄层次不科学尚属小事,关键是学校老师失去了上进心。王建娥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了李淑芳的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2007年12月份开始,李淑芳等带领老师进入中华埠小学送教,针对的就是该小学的全体教师。2008年3月开始,除了城区老师去学校送教外,中华埠小学的老师陆续来到市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多次送教以及交流活动,王建娥以及中华埠小学的老师们渐渐改变了。学校里通过开展文化建设,从学生到老师都争着上进,逐渐地学校改观了。王建娥说,一个偏远小学的成长以及她个人的成长都始于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