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夫妻档卖麻花 日卖300根不敢吃午饭

2016-02-07 13:27:00来源:大众网作者:于潇潇

  编者按:在年味中寻找新闻的味道,在行走中感受基层的变迁。今年是大众网连续第7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2016年春节期间,大众网记者们轻装上路,奔向田野乡村,深入厂矿车间,走进社区车站,采访工人、农民、普通市民等,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社情民意,记录祖国变化,书写人物故事,用行动体验基层群众的所需所求,用笔墨记录基层生活的可喜变化,用文字见证华夏大地的喜庆祥和。

  2016大众网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52)

  零下23度,李伟穿着厚厚的大衣。

  将麻花装箱,准备给妻子送过去。

  小梁给顾客装麻花

  时间:2月6日

  地点:黑龙江省抚远县

  记者:于潇潇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东北的年味儿越来越浓。忙年的气氛里,抚远县街头,一对儿卖麻花的80后夫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里,夫妻俩要在室外站上8个小时,平均每天能卖出300多根麻花。为了省时间多卖出几根麻花,他们连午饭都不舍得回家吃。

  前天夜里刚下完一场小雪,2月6日上午10点,抚远县的室外温度降到-23℃。在汽车站旁一家超市门口,记者见到在此摆摊卖麻花的李伟。他戴着帽子和大口罩,眼睛周围裸露出的皮肤被风吹得黝黑,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靴,身上还披着一件军大衣。面前四只纸箱子摞在一起,里面油亮的麻花堆成小山。

  “不算大衣,上衣四层,下面两条棉裤。”李伟伸出四只手指比划着跟记者说。他没有戴手套,因为给顾客拣麻花不方便。

  记者停下脚步与他攀谈起来。聊天中李伟告诉记者,自己早上2点钟就起床炸麻花了,炸到7点,能炸出300多根,运气好的话,和妻子俩人一天能卖光。不过这几天由于天气冷,买卖并不好做,昨天炸的麻花还剩下不少。东北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是天然的冰箱,不用担心变质,加上今天的一共500多根,期待能快点儿卖出去。等到年三十,就没有人外出办年货了,麻花就没法再卖了。

  李伟炸的麻花卖2元一根,10根会给顾客再搭上两根,相比周围竞争者价格要高出近一倍。“我们用料足,好油,白糖,面粉,鸡蛋。”李伟很认真地对记者解释。而今天的顾客却并不买账,记者在摊位旁站了半个多小时,也仅有三四位顾客前来问了问价格,然后摆摆手走了。

  这时候李伟的电话响了起来,在另一家超市门口卖麻花的妻子卖得不错,让他再送些麻花过去。李伟拜托记者帮他看看摊,抱起一箱麻花跑了过去。

  此时穿着羽绒服棉裤棉鞋的记者已经冻得站不住了,不停地跺脚。李伟跑回来有些不好意思,建议记者去采采他的妻子,“她在这边儿卖得时间长,熟人多,她嗓门也大,卖得比较多。”

  道了谢的记者先冲回家,加了一条羽绒棉裤和一件棉背心,缓了缓,又出了门。

  中午12时许,在另一家超市门前,记者见到了李伟的妻子小梁。与李伟一样,她面前也摞着几只箱子,上面麻花成堆。此时她正用特有的大嗓门招呼客人:“新炸的麻花哎,两块一根买十送二!”

  她的生意明显比李伟好得多,“买的人也分时间段,不一定啥时候人就上来了,一上午卖了一百多根。”说话期间,又有几位顾客来买麻花。小梁一边往袋子里装麻花一边招呼对方,“这个好吃,您回家热热,再喝碗粥,可好了。”

  送走一拨顾客,小梁告诉记者,自己夫妻俩都没吃午饭。冬天天短,能卖麻花的时间一共也就八个小时左右,而顾客不一定什么时候过来,夫妻俩谁都舍不得买着吃,回家吃饭又浪费时间,干脆就忍到下午四点收摊了再回家吃。

  小梁说,她已经卖了四年麻花,起初在超市里卖,后来摊位费越来越贵,县城的房租也是一路看涨,夫妻俩盘算着节省,就只能站在街上卖。冬天天冷,城管管得也没那么严,虽然辛苦一点儿,但能赚到钱。为了这个,前几天降温到零下三十几度,冻得“手都伸不出来”,她也一直守着摊位。

  “过年就好啦,年三十到初五都不出摊,好好过个年。”小梁笑着说,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她有着别样的期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