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7月9日电 题:一封“家书”唤儿郎——老张千里返乡抗洪记
新华社记者钟群 吴锺昊
“老张,你看到那封信了吗?家里要发大水了,你赶快回来!”
在江苏扬州的一个建筑工棚里,44岁的张锁荣挂掉妻子的电话,找到老板请了半个月假,然后收拾了几件衣服,直奔火车站。
本来这个月底,他有机会被公司派到非洲乍得,为此他已经等待了两年。张锁荣去年就办好了护照。但现在,他必须先赶回江西老家。
因为从扬州到九江的火车停运,他不得不先绕道江西邻省安徽,晚上11时到合肥后在亲戚家借宿一晚,第二天一早乘坐长途汽车到九江。
张锁荣家在九江市九江县江新洲,这是一个长江经过2000多年自然消涨冲击形成的广阔沙洲,四面被长江环绕,上面居住着5万居民。
在长江的渡轮上,看着茫茫江水,张锁荣眉头紧锁,没有一丝过年回家时的欣喜心情。“没想到今年的洪水这么大,再这么涨下去,江新洲恐怕要遭大灾。”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不断,长江沿线多省遭遇严重洪涝灾害。自7月2日开始,长江九江段水位每天以近40公分的速度上涨,至7月9日8时已达到21.66米,远超警戒水位2米多。严重内涝使江新洲大片土地陷入汪洋。
“现在江新洲防汛告急,需要江新洲儿女共同参与,打赢这场抗洪救灾的战役!”
几天前,九江县江新洲防汛指挥部通过微信、网站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江新洲人发出的这封“家书”,动员包括张锁荣在内的江新洲游子赶回家乡。
“江新洲有40多公里长的长江岸线,现在已经出现了大量险情,必须要有人日夜巡堤查险。”九江县委书记徐耀纯说,现在九江市、九江县和江新洲所有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已经全部上堤,人手仍远远不够。部队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江新洲处理日益频发的险情。
张锁荣回来前,他的妻子王兰玉已参与到巡堤查险的队伍中,儿子刚刚大学放假,就被王兰玉喊回家。“男人们都在外面打工,我们不上堤谁上堤?”
新洲场三分场的党支部书记朱文斌告诉记者,整个新洲场有6000多人,常年在家的只有1000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过两三百人,其余都是老弱妇孺。
远眺江新洲,120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坦开阔。这里曾经种满了棉花,是中国南方棉花主产区,出产优质的长绒棉。“十几年前一场特大洪水导致数万亩农田被淹。从那以后,年轻人开始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朱文斌说。
“那时候我大儿子才两三岁,这里几个月水都退不下去,我只好带着孩子回到安徽娘家。”王兰玉站在厨房,给十岁的小儿子削好一个香瓜,胳膊上还带着印着“巡堤查险”字样的红袖套。“老爸和哥哥都不跟我玩。”十岁的小儿子拿着一盒“野兽棋”。
“哪有时间陪小孩子玩,老张一到家,卷了床被子就去场子里报到了。”王兰玉说。
张锁荣家的两层小楼就坐落在江新洲北堤上,窗户下面就是长江。为了盖这栋房子,王兰玉2002年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
“父母、孩子、妻子,无论身在何方,他们都是江新洲人的牵挂。”徐耀纯说,“家书”发出去三天时间,就有3000多位在外打工的江新洲人赶回故土。
上午巡查五六个小时后,张锁荣大汗淋漓地回到新洲场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放假回家,这里成了临时指挥所。在一间教室里,几床铺在地上的被子还没有来得及收拾。“三四人一组三班倒,遇到突发险情,大家要立马赶到现场,铺草袋、打木桩。”张锁荣说。
暴雨暂歇后,赣北又遭遇“桑拿天”。在接近40℃的高温下,长江堤坝上,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个巡堤棚。江新洲的干部群众带着草帽,用砍刀将堤坝护坡上疯长的杂草灌木清理干净,不仅要防蚊虫,还要提防被蛇咬。在几处发生管涌险情的位置,数百名武警官兵一刻不停地在抢险,战士们一个个晒得皮肤黝黑。
当下,这样的情形正在长江沿线的多个省份上演。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最新统计,截至7日9时,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沿线11个省2900多万人受灾,160人死亡,28人失踪,18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5.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2421.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
而即将登陆的台风“尼伯特”,将给江西省带来又一次强降水,汛情将继续加重。
“长江水还将上涨,江新洲的父老乡亲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徐耀纯说。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