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耕:沂蒙山区的“垦荒牛”

2015-01-19 14:11:00来源:大众网作者:103

  王继耕,男,58岁,沂水县沂城街道牛岭埠社区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通过旧村改造、集体创收、社区管理,牛岭埠社区由一个脏乱差穷的落后村实现华丽转身,建起沂水县第一个旧村整体改造的现代化社区,第一个资产过亿元的社区,第一个按月发放居民福利的社区。作为社区的“当家人”,王继耕“一心为百姓着想、甘当群众老黄牛!”

  王继耕是沂水县第十二届党代表、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先后荣获“临沂市沂蒙十佳敬老楷模”、“大义临沂人”、“沂水县百名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沂水县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个人”等荣誉称号。省委书记姜异康、原省长姜大明、原副省长郭兆信、市委书记张少军等省市领导先后来社区视察指导工作,对该社区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等多家媒体曾对王继耕的事迹进行报道。

  旧村改造,落后村摇变样板村。牛岭埠社区以前是县城北边的城郊村,作为一个破旧村的“当家人”,望着不远处的繁华,王继耕不甘心,一心想改变村里的旧面貌。2008年沂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旧村实施整体拆迁改造政策,王继耕立即觉察到这是促进村庄发展变化的难得机遇,毅然决定实施旧村整体改造。而这对于住惯了平房的村民来说犹如“天方夜谭”。“农村人住楼房就是穷折腾!”“鸡喂在哪里?”“菜种在哪里?”“没地了,买菜、买饭的钱从哪里来?”当时村里的群众都想不通。一边是村庄发展的绝好机会,一边是村民的不理解,王继耕一方面公开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补偿安置方式和安置操作过程,一方面没白没黑的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群众也逐步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配合,仅用3个月的时间,牛岭埠社区完成了全村618户房屋的拆迁工作。2009年6月,16栋现代化的单元楼全部建成,并安置到户。现如今,牛岭埠社区不仅配套建设了社区图书馆、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百利购物广场、休闲健身广场、幼儿园,同时,社区内水电暖、燃气等设施也供应齐全,家家户户通上了宽带,以前脏乱差穷的落后村实现了历史性蜕变,成为全县旧村整体拆迁改造工作的样板村。

  精打细算,为社区经济留下“长流水”。 这些年,相当一部分村改居的结果是,村民是住上了楼房,可地没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成了问题;旧村改造建起的沿街商业楼全部卖掉,这一届班子肥得流油,可是没几年钱就花光了,下一届班子上台,集体只剩一个空壳子。在进行旧村改造以前,王继耕就在琢磨一件事儿:牛岭埠社区今后怎么办?面对一些村民把商业楼卖掉变现,把钱分给大伙的声音,王继耕从壮大集体经济的角度着想,认为不能走其他村“沿街楼虽多,但没有一间是集体的”老路,他和村民商定:沿街商业房不卖,为村里经济留下“长流水”。

  现在牛岭埠社区的沿街商业楼成为沂水县知名的美食一条街,沿街铺面每年为牛岭埠提供近200万元的租金。不仅如此,按照旧村整体拆迁改造方案,王继耕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商品住宅楼的开发建设上,这一项又为社区集体创收3600万。截至今年10月,社区集体拥有净资产13400万元。为集体创收的这些钱又用在了提高居民福利待遇上,现在社区居民每人每月发放20斤面粉、5斤大米、2斤花生油;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每人每年发放200元燃气费;每年冬天,每户发放1200元取暖费……牛岭埠社区成为了沂水县居民福利待遇最高的社区。

  一心一意,为社区着想的“老黄牛”。从接手时的落后村到如今资产过亿的样板村,王继耕把经营社区当成自家的日子过。至今他和社区其他成员一样,每天拿60元的工资,没有任何特殊待遇。上班开着自已的破旧“北斗星”车,社区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认为这样有损社区形像,建议社区买一辆上档次的车做为其公务车。王继耕算了一笔账:买车后,聘用驾驶员一年得2万块钱,加油、修车的费用也得有五六万元,再说汽车早晚得报废,这钱就都打了水漂。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集体不买车,“钱得给老百姓留着。”社区群众都说:“要是没有王书记,我们就没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和福利待遇。”

  从1980年退伍到村担任支部委员,到2004年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继耕把所有的经历和心思都用到了社区建设管理上,用到了为村民谋福利上。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劳累,王继耕的身体出了毛病,许多人劝他悠着点干,他风趣地回答说:“嘿,哪里断耕,哪里卸牛呗!”虽然,如今的牛岭埠社区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引领全县农村社区,初步实现了社区居民多年来希望生活富足的梦想,但王继耕并没有就此歇脚的意思,他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不断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使社区更加繁荣和谐。今年10月,他获得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连任,同时也又开始了社区新发展蓝图的谋划,社区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梦想也将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变成现实。(田宝宗 李蒙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郑红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