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坚持“六个更加注重”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01-24 18:11: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5年,滨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坚持生态发展;更加注重科技人才,坚持创新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坚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民本发展;更加注重依法治市,坚持规范发展),立足市情改革创新,顺应大势,积极作为,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新进展。

  理念引领

  牢牢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

  2015年,滨州市委通过组织学习、专家讲座、大讲堂等形式,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形势,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领会把握,对中央宏观形势重大判断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领会把握,对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部署要求的领会把握,加快发展理念和工作指导的转变,自觉把滨州各项工作放到全省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滨州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推动全面工作、提高质量效益与保持合理速度、发展态势保“稳”与发展成效求“进”、保持战略定力与主动积极作为“四个关系”,明确要求对外市不攀比速度,对县区不层层加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质量效益、推动转型发展上。市委书记张光峰多次强调,大家要辩证看待形势、理性对待困难,摆脱速度“焦虑”、克服转型“阵痛”,突出改革创新、坚定发展信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发展是硬道理,绝不允许以“为官不易”为由“为官不为”。面对新常态下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滨州市委反复强调既要辩证看,更要务实干,坚决克服在困难和矛盾面前畏缩不前、束手无策的问题。201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完善决策、执行、督察、考核“四位一体”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狠抓督导落实,引导各级推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切实做到主动作为、高效作为、科学作为。

  强力改革

  开拓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改革是动力之源。2015年,滨州市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以扩大开放拓展空间、挖掘潜力。

  为了有序推进改革进程,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重大举措,先后研究审议了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和2015年改革工作要点和改革任务台账,以及党的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财税体制等实施方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了任务有序落实。同时,围绕简政放权,公布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市级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行政审批中介超市投入运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率先推行。滨州市市长崔洪刚介绍,截至2015年年底,各类市场主体达19万户,增长22.7%,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公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事项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不断深化完善,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制度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以改革案例形式向全国发布。

  在变局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滨州市把严峻的经济下行态势视为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对外开放工作,成功跨入了全国外贸“百强”市行列。2015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达到8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魏桥集团、欧亚木器等一批企业在外投资建厂力度加大。鲁中运达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滨新欧—滨州号”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正式开通;“齐鲁台商滨州行活动”“香港山东周”等招商引资活动成果丰硕,新签约和引进了一批项目。同时,滨州、邹平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效,北海经济开发区列入了全省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滨州高新区以股权融资模式吸引大企业加盟取得突破。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已经初步确定把滨州纳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考虑区域,环渤海高铁指日可待。

  提质增效

  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稳增长压力大,促转调任务重,是当前面对的现实。为此,滨州市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0亿元,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1亿元,增长9.1%。

  为了确保工业经济的稳健运行,滨州市突出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产业层次迈向中高端的思路,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围绕主导产业延伸链条,立足优势资源壮大产业集群,依托各类园区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705亿元,同比增长20.6%。二是坚持正确引导、强化服务,抓住技术改造、瓶颈破解、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市预算固定资产投资1990亿元,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滨州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园区带动战略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富有成效,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沿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初具规模,一批现代化农业项目落户滨州。设施智能化、功能生态化、高产优质化的新模式农场建设初具形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成效显著,高产创建工程扎实推进。市长崔洪刚介绍,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粮食总产310万吨,增长1.5%。

  同时,滨州市的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良好,亮点纷呈。滨州港综合物流园区等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入选乡村旅游示范村数量列全省第二,第二届中国古村大会确定在狮子刘村举办。2015年初,滨州市提出年内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目标,武汉理工滨州研究院、复旦大学滨州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平台落户滨州。全市各类企业瞄准高精尖,舍得大投入,在高端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引进培养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强化涉铝、钢铁、棉纺等产业对接,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成就。

  城乡统筹

  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滨州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得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平衡协调。

  中心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滨州市着眼建设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委托中国规划设计院对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进行了修编;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市民健身广场等一大批配套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一河治理、五路贯通、热网扩容、街景提升”等工程相继完工,“气化滨州”工程加快推进,全市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复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统筹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卫生环境综合治理,一些久治不愈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根治,城市管理日趋规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城乡一体化得到统筹发展。滨州市积极推进人口聚集、创业就业、户籍改革、产业支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连续3年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得农村道路“三通”和村内“三化”等目标任务全面完成;8年来林水会战成果丰硕,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平安校车等实现了全覆盖;旱厕改造试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列全省第三位。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歌猛进。滨州港于2015年6月26日正式开航运营,德大铁路9月28日开通客运,“港口梦”“铁路梦”变为现实。随着济滨东高速滨州段的基本竣工、秦滨高速城口至沾化段的积极推进等,全市高速路网框架搭建步伐加快;黄大铁路滨州段征地拆迁等工作有序推进;市县乡三级水、电、气、热、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配套。

  民生为本

  不断提升城乡群众的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民意大于天。滨州市始终按照民生保障向东部看齐的标准,坚守底线,完善制度,强化保障,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面完善惠民政策。据统计,全市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2%。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都提前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近几年,滨州连续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登记三年计划”,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省计划,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住院大病医疗救助比例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实现了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公租房等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一枝一叶总关情。2015年初,滨州市市长崔洪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先后实施了“改薄工程”、治理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水平得到提高,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省级标准;养老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投资2.8亿元的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乡镇敬老院公共卫生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深化“体育惠民工程”,成功承办了“全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被列为全省“足球试点城市”。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滨州市狠抓《新环保法》的执行落实,深入开展危险废物、异味污染、水和大气超标、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落实。“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不断完善,秦台河、小清河等域内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全面消除劣5类水体,全年全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195天,同比增加19天。滨州市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再次获得第一名。

  依法治市

  努力凝聚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法治是发展的保障。滨州市委认为,两者必须并举,把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才能营造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为此,市委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推进法治滨州建设。市委先后组织市直属部门一把手、县区主要负责人分4批到华东政法大学进行法治专题轮训。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法制度,实行“述廉、述职、述德、述法”四同步;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民法律素养不断提高。

  滨州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等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实施的“统一战线同心助力北海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更好地发挥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三日”活动、民情恳谈、社区评议等对话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益规范。

  2015年,滨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做好网络宣传、舆情应对和新闻发布工作;大力推进了“乡村文明行动”“四德建设示范工程”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加快,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相继投入使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系列特色文化园区建设扎实推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等3个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创新无止境。2015年,滨州深入推进“四型五网六队”社会治理品牌工程、基层基础“五个一”工程、“五位一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了重大项目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机制,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完善。为了依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滨州市全面推行了阳光信访,全市进京非访登记人数实现了最低,全社会形成了和谐稳定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