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远航 驶向梦想的彼岸

2016-01-24 18:12: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鲁迅先生所说的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和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当今的医疗界,这种传承和力量就化为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不断改善的医疗服务,让百姓真正得到及时、有效、实惠的治疗和康复,让党和政府惠及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的扎实行动。

  地处鲁北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曾经是全国最年轻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年末,医院又传来喜讯:该院被省卫计委确定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这标志着医院成为黄三角区域最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之地,也是区域内疑难危重疾病最高水平诊治中心,意味着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的医疗服务。

  □徐彬 王嵩 孙彩华 葛均辉

  它,偏居一隅。无疑,相比省内其他三甲大院,在发展资源上它缺少诸多优势——所处地域人口少,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它只有38岁,相比于省内、国内历史底蕴深厚的三甲大院,它年轻的资历好像缺少了一种厚重与韵味。

  即便如此,它依然如茂密丛林中的小树,争取着阳光,努力地向上生长,成长。

  当我们将目光追溯到38年前的岁月,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面——1977年,青岛医学院的专家们,响应上级号召来到北镇创建医院。建院之初仅有50张床位,办院条件极为简陋,规模仅相当于一所乡镇卫生院,门诊量为15032人次,收住院病人273人次。在举步维艰的创业阶段,医院的筹建者们克服了人员少、材料缺、经费紧、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学习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提出了“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建设口号,从挖地槽,填废坑开始,家具、设备职工采用肩扛的办法亲自装卸搬运,医疗器械自己动手安装,被服等职工亲手缝制。……

  150多个人,毅然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守护北镇百姓生命健康的重任。

  1977年10月,如今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前身——青岛医学院北镇分院附属医院正式开诊。1987年底,医院床位规模达到370张,床位使用率为99%,门诊总量达到了243980人次。1995年5月,滨医附院被确认为三级甲等医院。……

  磨砺,锻造。在艰苦中孕育并破土而出的种子,从来不缺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就像是为给大地的生命构筑绿色的屏障,流血不怕,流泪不惧,流汗不言。

  2011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提出了区域医疗中心的设想。随之,山东省“28113”工程铺展齐鲁。

  长风万里,破浪前行。

  承载着大学医院创建国内知名医院、研究型医院的梦想,承载着鲁北地区、黄河三角洲区域健康卫士的重任,承载着创新发展的巨大力量,“十二五”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医院领导集体的引领下,积极融入新医改,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抢抓机遇,集中发力,围绕百姓需求,打造了一个个医疗服务的新亮点,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送去一个个健康福音——

  一种传统深入血脉

  ——5年来,滨医附院人弘扬老青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惧流血,不怕流汗,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建了滨医附院靓丽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区域医疗的发展

  5年,弹指一挥间。有许多东西悄然逝去,有许多记忆默默深埋。

  然而,回首过去的岁月,滨医附院人的脑海里,有些画面依然历久弥新——

  2013年6月3日至6日,原山东省卫生厅组织13名专家来滨医附院进行现场评审检查,滨医附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山东省卫生厅三级甲等医院复审!

  消息传来,滨医附院人无不欢欣鼓舞。院长王强在三甲复审现场评审通过后即兴作诗一首《再圆三甲梦》,表达了全院职工的心情:

  “三级甲等冠我院,三十六年又加冕;几代滨医附院人,不懈奋斗梦再圆。建章立制整规范,流程再造便医患;安全质量记心间,持续改进不间断。岗位练兵比贡献,应急演练冲在前;加班无休连轴转,几多汗泪伴苦甜。长效机制已健全,不怕复检回头看;且看来日三五年,鲁北明珠更耀眼。”

  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全力以赴迎接复审——49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和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临床医学实验室,当时的2000多名教职员工,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再次勇于承载和担当,发挥最大能量、燃烧无线激情、奉献巨大力量,推动滨医附院这艘医疗战舰威武前行!

  “新三甲是给了我们一个认可,凝练了人心,锻炼了干部的责任感,激发了员工的忧患意识。每一个员工,无不是无怨无悔往前冲,舍小家顾大家。现在,只要进了新员工,都会讲解这段历史,讲那300多个日夜中发生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让其从中体会滨医附院精神。”医院党委书记赵明东无比感怀。

  内涵更加丰富,质量更加规范安全,服务更加优质。“新三甲”,开启了滨医附院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更是助力打造滨医附院关于一个区域医疗中心的梦想。

  医院人不会忘记,早在2011年3月,医院通过了由王强签发的滨医附院发〔2011〕23号文件《关于依托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黄河三角洲医学中心的论证报告》。他说,滨医附院将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实力,把附属医院打造成为覆盖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集医疗保健服务、卫生人才培养和医学产学研结合为一体的医学中心,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

  蓝图铺展,战鼓敲响。那股流淌在血脉中的老青医传统,一次次迸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

  2012年8月,总建筑面积9.65万平方米,总投资4.825亿元,集急诊急救、康复保健、重症监护、实践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新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获省发改委立项。9月,项目正式奠基。2013年1月6日,破土动工。

  2015年5月,大楼主体封顶,预计2016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不仅大大提高滨州地区疑难危重疾病紧急救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更为医院建设黄河三角洲医疗中心、争创国内知名现代化大型医院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的同时,医院各方面建设亦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2年11月,滨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产科、病理、临床护理四个专业成为全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

  2014年,医院被省卫计委确定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

  2015年12月底,该院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已达到16个,无痛诊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以及第三类医疗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项目广泛运用。

  发展速度在加大,发展方式在转变,一所医院的内涵和外延在众志成城中不断深化扩展。

  2015年12月,省卫计委下文公布:滨医附院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审核验收。这标志着,从此,这所大学医院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登上了新的平台!

  这同样是滨州、鲁北、黄河三角洲的百姓之福,因为他们不用到处奔波求医,滨医附院就是维护健康的医学殿堂!

  看数字:2015年,医院总诊疗130万人次,开展手术2.7万例,出院病人8.2万人次,床位使用率113.3%,平均住院日9天。医院被省卫计委确定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医师变更执业范围培训定点机构,荣获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人道救助杰出贡献奖”、第七届“滨州慈善奖”最具爱心单位称号。

  看影响力:医院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管理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滨州市及周边地区群众就医、医师进修、医院会诊指导的首选医院。服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范围覆盖滨州各县区,以及德州的庆云、淄博的高青、桓台,东营市的利津、河口等县(市、区),并被批准为黄三角区域内唯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定点医院。

  是什么力量让奋斗的激情长久?

  迎着鲁北灿烂的阳光,滨医附院人响亮地回答:传承文化的力量!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和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老青医光荣传统,在30多年的磨练中,早已深入血脉,指引着医院人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高昂的斗志参与发展的洪流,导引着他们向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只要是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全力完成的。”5年来,以此为标准,滨医附院紧跟国家政策,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让鲁北百姓在当地就能享受到省内大院的同质化服务

  秉承着优良传统,充盈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从山东的“两好一满意”到全国的“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再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滨医附院人立足服务群众,冲锋在前,真抓实干的态度和行动赢得各界认可和赞誉。

  2011年9月,院长王强代表在原卫生厅召开的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总结医院“三好一满意”成果。

  一届届领导集体,滨医附院的老人新人,对医院的信心和自豪在创新发展的步伐中与日俱增——

  2010年,滨医附院开始试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工作,2012年逐步在全院推开,2013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覆盖率达100%,并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非住院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了“优护全覆盖”。

  近两年,在所有病区全面铺开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医院推出病区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如骨科病区设计了个性化的病员服,为不同部位手术患者提供便利;两腺外科病区专为乳腺手术患者定做的粉红吊带及功能锻炼手握球、耳鼻咽喉病区为扁桃体手术患者设计的局部冰敷带等均为患者提供了细致、专业、温馨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

  相继在门急诊、手术室、介入室、内镜室等特殊护理单元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逐渐将“优护”渗透到医院每一个角落,跟随患者就医的全过程。在门诊分诊处开展病情初步评估工作,进一步优化了门诊就医流程,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不但患者满意,也得到了门诊专家的一致认可;手术室为手术患儿提供的安抚服务、介入室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健康教育材料、内镜室开展的规范化肠道准备等工作,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一句话,病人需要什么,医护人员就想方设法提供给病人,为病人解决困难。

  从病区到整个院区,从病房到门诊。这种围绕病人需求的服务无处不在。而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一线的科室和医护人员中,行政科室和管理人员也积极参与——

  院长助理王东每天7:30就来到医院,到门诊处观察。看哪里排队人多,接着问职能部门情况,当场协调让百姓看病更顺畅。

  一位中层干部注意到,2001年盖的门诊大楼,当时为了防止水往里灌,玻璃门处设计了个门槛。他发现,这个门槛对轮椅病人很不方便。他就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很快,门槛被改成里面高一点,外面低一点,轮椅就好上了。这就是细节。

  “领导管大事,我们中层就管这些小事,这就是细节服务。”其实是,这里的每个人都在扎扎实实干事。

  “老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办的事情。”滨医附院人的思路更加清晰——

  毅然摒弃过去等患者上门,等问题出现的服务方式,三甲大院主动挑起区域健康重任,迅速转变服务方式,主动走上前,主动找问题,真正践行群众路线。

  于是,行动上更加坚决——

  无论是全院大会,还是各种小会,医院领导集体总要强调的是感恩。感恩滨州,感恩百姓,踏踏实实为百姓服好务。

  干着,干着,就从紧跟政策,变成了主动服务的创新之举。

  2015年8月,全省第一家敞开式的便民服务大厅,在滨医附院诞生。病案室、医务处、护理部等现场办公,当场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贴近群众”、“集约化”的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

  2015年7月,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立院领导特派岗,由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积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认真倾听和收集患者及家属意见和建议,通过整改提高,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为。

  而这,也成为滨医附院探索与实施集约化规范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开端。

  探索构建以系统疾病为主体的诊疗模式,并初步形成多学科联合的优势学科团队,保证临床诊疗的连贯性、综合性和患者的诊治,有力地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动学科细化及专病团队组建工作,对科室进行学术方向的细化,遴选学术带头人,按专业和学术方向收治病人,提高专业诊疗水平。

  ……

  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旨在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让老百姓满怀希望而来,高高兴兴回家。”5年的时光,滨医附院的每一个科室、每一个员工,上下同欲,形成了全心全意服务百姓、关爱百姓的洪流!

  一种责任勇扛肩上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医院积极融入区域卫生事业大局,以责任和担当扛起引领和带动区域医疗发展的重任

  它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

  “责任”的释义让人心生向往。

  秉承“仁心、妙术”的办院宗旨,滨医附院始终将仁德与善行作为修养自身、教育员工的首要品格。在多年的执医生涯中,以仁爱之心,广行慈善之举,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责任意识,建树了三甲大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早在2006年,医院就与滨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面向0-14岁特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实施“天使救心”大型公益项目。

  2010年又对经济特困户实行病种包干及换瓣膜、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减免全部费用20%的优惠。

  2011年,有感于滨医附院的慈善情怀,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山东省设立“天使阳光基金”,滨医附院成为省内第三家定点医院。目前共免费和优惠救治8个地市的130余名患者。

  2012年,作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先后筛查2万余名居民,为滨州慢性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2年,滨医附院荣获滨州市2012年度“慈心一日捐”活动单位捐款贡献奖。

  2013年2月初,由滨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滨州市“感动滨州·2012年度大事、年度人物”评选揭晓,该院院长王强当选2012年度感动滨州人物。

  不仅要救助,不仅要扶危济困,还要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就医负担,由此,形成了控制医药费用的“滨医附院模式”——

  2011年,在全省控制医药费用“三双行动”中成绩斐然,全省现场会在滨医附院召开,滨医附院作为典型在会上作了代表发言。省卫生厅领导充分肯定了医院主要经验和做法,并要求在全省学习推广;

  2011年,作为卫生部确定的15家重点联系医院之一,医院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在全部46个病区、108个病种、近3000个病例中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有效提高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成本,增加了病人满意度;

  2012年3月在原出院病人回访中心工作基础上成立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客户服务部,为患者提供多种就诊预约服务,方便患者就诊;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滨医附院在全省再创新举——成为省内首家在全院外科系统推广实施ERAS的医疗单位。

  2015年5月,医院在全院推行ERAS快速康复治疗理念,实施ERAS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程度,减少限制性治疗措施,加速康复,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费用。通过开展ERAS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创新,促进了诊疗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医疗服务。

  而这一切,源于医院管理决策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源于这所三甲大院用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最有力的举动莫过于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优秀的健康守门人。

  2012年初,滨医附院领导积极向卫生局领导请缨,承诺以高度的责任感力担农村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任务,并全部免费为学员提供食宿、师资、教材和一切培训所需。到目前为止,共培训乡医5600余名。

  而随着培训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医院实力的增长,滨医附院建立与运行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

  作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23个专业在全国招生,目前有来自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等省内12所医院427名住院医师正在培训。

  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每年为区域内各级医院培训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30余人次。

  2015年,该院成为全省三家医师变更执业范围培训基地之一,2015年12月招收培训医师,每年将有80—100名全省各地医师来医院培训。

  2015年10月,医院获批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资质,成为全国80余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之一,可以接收通科、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进行培训。医院作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每年为区域各级医院培训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30余人次。

  扎根区域,服务区域,回馈区域。5年的发展历程,亦是滨医附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医疗发展的历程。

  “没有责任,哪有担当?没有担当,何谈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融入新医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下沉优势资源,为分级诊疗的实施作贡献。”王强的话语掷地有声。

  5年,奋力前进的1800多个日夜。此时,已然成为未来发展的力量积淀,闪耀在一幅蓝图中——

  医院已编制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已经摆在了医院人面前。

  与此同时,医院积极适应国家新医改政策,延伸服务领域,探索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成立了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中心,主抓健康教育。中心设在医院对面,共七层楼,第六、七层的母婴健康促进部,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母婴部是‘小儿大教授’。专业的教授、多学科管理是省内第一家,全国也没有。”母婴部董荣芝主任无比自豪。

  “未来5年期间,我们要在医院转型方面努力,首先是做强,把医疗做好,把中心打造坚实,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次我们拟成立社工部、教师发展中心、医学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经济运营管理部。‘十三五’期间,滨医附院在医联体建设方面要突破,搞好分级诊疗,对口支援,多点执业和教育培训。”赵明东说。

  越来越有分量的“滨医附院号”,同其他三甲大院一起千帆竞发,破浪前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