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济南市市中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3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2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近2倍,年均增长14.3%。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2亿元,年均增长19%;进出口总额46.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6亿美元……这是“十二五”期间,市中区交出的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宏观经济形势,市中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多措并举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牛远飞 朱振
作为济南市中心城区,市中区围绕济南市提出的“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发展目标,对标全国先进区,树立强区意识,努力推动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率先发展,建设与省会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现代化强区。今后一个时期,市中区将深入实施“创新引领、产业提升、城乡一体、民生优先”四大战略,立足稳中求进,突出提质增效,持续有力抓好新型城市化、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城市管理、社会建设、依法治区等重点任务,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市前列,建设更加繁荣、更具魅力、更为和谐的现代化新市中。
以产业升级为核心
优势资源要素加速聚集
过去,像基金、股权投资一类的新金融企业布局分散,金融企业到处找服务机构,服务机构跑金融企业,耗费大量成本。2015年6月份,山东华宸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筹)等新金融业态的12家金融机构集中签约进驻市中区“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中粮期货、上海复星、深圳创投等新金融机构40余家。
山东华宸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筹)负责人说,山东新金融中心对他最大的吸引在于有了一站式的服务,“围绕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需求,这个平台上汇集了大量金融企业,银行、证券、股权投资基金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还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找到与自己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资本市场服务,金融资本可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2015年,市中区金融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年均增长16.4%,市中区成为全省唯一金融商务类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连续四次荣获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全区银行、保险业总部机构分别占全市的61%和42%,全市4家外资银行均落户该区。
上述数据的背后是市中区服务业占比高、企业总部多、金融基础深厚的产业优势,而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市中区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集群化方向转变,将市中区打造成为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产业集聚新高地。2016年市中区将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双管齐下”,夯实主导产业基础,激发新兴产业活力,努力推动产业升级。
突出优势引领,协同发展主导产业。巩固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股权投资、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兴金融业态。利用祥泰广场优质载体,高标准建设山东新金融产业园,打造区域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区和新金融产业发展高地。鼓励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向一站式商业综合体转型,以欧亚大观商都、鲁能贵和购物中心等新建商贸设施为载体,大力发展精品商贸、特色商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智慧市中建设,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培育“互联网+”新经济形态,积极发展研发设计、高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注重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实现由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
突出产业集聚,高端发展楼宇经济。围绕提升产业集聚度、关联度、创新度,制定发展规划,建立信息平台,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对楼宇经济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引入社会化服务对老旧楼宇进行业态调整和改造升级,引导楼宇产权方主动进行业态置换,鼓励楼宇企业以商招商。对绿地普利中心、鲁能国际中心等新投入使用的高端楼宇,明确发展定位,加强产业引导,重点引进总部企业及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着力培植一批产业集聚、服务集中、效益集成的“外贸楼”、“金融楼”、“电商楼”。
突出要素交汇,创新发展园区经济。抓住省、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利机遇,高品质建设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及“星工坊”、“JN150”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文化市中”、“创意市中”新名片。加快推进中海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电商龙头和领军企业,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加快集聚,积极培育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园区。扎实做好新城工业基地落地项目的跟进服务,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掘玉符河沿岸资源禀赋,改造提升、规划新建一批现代都市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
突出文化融合,特色发展商业街区。坚持融合发展、规模经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探索建立商业街区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依托新世界综合体、悦动城生活广场项目,完善周边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提升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依托融汇老商埠一期项目,加快经纬巷、经二路、经四路等特色商业街规划建设,打造集点、线、面于一体的百年商埠文化传承街区。
牢牢抓住“三大关键”
发展路上强行军
“十二五”期间,市中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累计引进项目2938个,实际到位资金854.6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020个,亿元以上项目86个,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9家,总数达到37家。
市中区区长王勤光认为,在新常态下,市中区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不行,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更不行。市中区统筹把握“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棚改旧改”三大关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常规、提速发展,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2016年市中区将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强化“三重三化”推进机制,以项目促转型、稳增长、增后劲,强力推进总投资1687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3006万平方米的80个重点项目,加快新城开发与老城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把旧村改造作为拓展空间、实现全域发展的新战场,以快速路建设为契机,精心搞好规划策划,加快实施文庄、搬倒井、小岭、魏家、山凹等旧村改造项目,激发区域发展活力,释放更多发展空间。坚持安置先行,优先抓好村民安置房建设,通过旧村改造,实现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市容市貌改观、城区品位提升、发展后劲增强。
集中力量抓好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双龙、朗诚中心等在建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中光明街、四里村、经四纬一等条件成熟项目,尽快启动济南宾馆、中山公园、城顶街、机床一厂、上新街等片区拆迁改造,促进老城“做精、长高”,为高端产业聚集提供更多优质载体。
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组团式开发、板块式推进,加快六大片区开发建设,倾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南部生态新城。全面启动华润兴隆主题公园建设,着力提升片区品质;强力推进南北康片区“六城三中心”项目建设,启动核心商业区开发;加速推进鲁能领秀城、九曲、文庄、大庙屯等片区开发建设,着力抓好拆迁安置,以片区的大开发、大建设改善环境面貌、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用群众工作方法”三项原则,实施和谐有序拆迁。重点推进南部新城六大片区拆迁工作,抓好鲁能领秀城、兴隆、南北康、九曲、大庙屯片区拆迁收尾,尽快启动文庄老村拆迁,加快土地出让和项目建设步伐。强力推进二环西路南延三期和英雄山路南段高架桥等工程征收拆迁,高标准建设分水岭路至阳光南路路段,着力构建外通、内畅、互联的现代交通体系,为南部新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招商选资上,市中区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大力引进高端项目、高端产业、高端人才;在抓好传统产业“补链招商”的同时,更加突出新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先进制造业上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招商;将招商方向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型民企,重点盯紧港澳台、日韩、欧美等重点区域和京沪苏浙粤等经济发达地区,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企业。
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商组织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对区内的新楼宇、老厂区、旧厂房以及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等招商载体进行包装策划和积极推介,通过敲门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代理招商、产业招商、网络招商、协会招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展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
找准定位率先发展
打造区域经济发达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区长王勤光表示,“我们要大力发扬敢为人先、立志高远、敢于担当、励精图治的精神,加快建设与经济强省省会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现代化强区。”
围绕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目标任务,市中区明确了六大定位。围绕打造区域性经济中心,市中将突出服务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这三大重点,着力夯实主导产业基础、激发新兴产业活力、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努力建设区域经济发达区;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将以山东新金融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民间资本管理等现代金融业态,努力建设新金融产业引领区;围绕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将大力发展电子物流第三方物流信息处理等高端物流,引进建设物流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等,努力建设高端物流集聚区;围绕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将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大学创业学院、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等园区为平台,大力培育一批高科技企业,打造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努力建设创新创业活力区。
围绕建设现代泉城,市中区将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着力打造有利于人才集聚、项目集聚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建设宜业宜居示范区;将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社会治理模范区。
在五年一个节点的接力赛道上,市中区已如在弦之箭、蓄势待发。市中区将做精北部核心区,做强中部拓展区,做美南部生态区,加快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全域统筹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做精北部核心区。市中区坚持“集约集聚、高端高质、创新创业”,加快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进一步聚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打造现代服务业制高点;着眼于突出城市特色、提升文化底蕴,高标准改造提升英雄山国家级特色街区,加快老商埠特色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打造民康里、经纬巷等特色街区,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吸引力。
做强中部拓展区。市中区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互动、以点带片”,全力推进兴隆泛旅游综合体、南北康综合体、融汇文化创意城等6个投资过百亿、建筑体量300万平方米以上的重大项目,带动70多平方公里的片区开发建设,打造职住平衡、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的“南部新城”,再造一个“新市中”。
做美南部生态区。市中区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产业与生态融合”,着力抓好玉符河流域综合治理,充分挖掘南部山区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康体健身、农庄度假等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建设一批农业园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先导区。通过乡村连片治理工程,在玉符河沿线建设4至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力实施“五化”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力争3年内全部启动4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再造一个魅力新市中。
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行智慧政务应用,营造公平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利于开放发展的新体制。提升“引进来”质量,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积极打造招商载体,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投资体量大、税收贡献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总量、体量和质量的新突破。加快“走出去”步伐,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引导、扶持一批中小微外贸企业快速成长,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区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推进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创发展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