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多项成绩亮眼

2016-01-26 10:30: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张健 文军 蓉平 志敏

  开发区全景

  △建设中的现代创业中心

  △建成区日新月异

  △中泰阳光电气

  △洁晶集团“海洋人才俱乐部”成立暨科研中心启用仪式

  △亚太森博液体包装纸项目

  △创泽信息研发的无人机

  △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的鲁南(日照)国际贸易航运中心

  △现代岱摩斯汽车传动系统(日照)有限公司车间

  四通八达的路网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这一年,日照经济开发区在项目、服务、平台建设和民生上均取得了亮眼成绩:

  咬紧项目生命线

  驱动招商快步跑

  “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别于传统的区县,必须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内涵标准,紧紧扭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突出经济技术发展主攻方向,强化招商引资上项目关键环节。”对于开发区的发展,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徐淑利认为,项目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对此,开发区利用五项措施推动招商工作:明确“一把手”带队的目标和责任,借鉴临沂等地经验,与两委成员、部门一把手签订《招商责任书》;发挥平台作用,通过驻韩办、驻京办、驻沪办等平台,积极联络外商,主动走出去;进一步理顺项目推进流程,建立从招商到审批办事各个环节的“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招商引资排名制,在媒体上逐月公布两委成员、各部门单位的招商引资情况,根据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当前进展等情况,排出名次,定期公示;对全区重点招商项目,建立数据库和时间表,落实项目责任单位,每周一督导,每月一次调度,严格卡准时间节点,对焦投资进度,形成实物形象,确保项目能够尽快落地。

  项目,项目,还是项目。

  在招引重点上,围绕构建汽车零部件、浆纸印刷包装、海洋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临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体系,坚持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0强企业,重点招引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项目产出高、税收贡献高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四高一强”项目。

  开发区还结合自身特点,量体裁衣,搭建园区招商新载体。依托汽配园,研究建设中韩产业园的实施办法和政策,确立产业园在贸易、金融、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的便利措施;依托区内海洋生物、化工产业项目,对生物科技产业园进行规划论证,启动起步区已开始规划建设,并预留1500亩发展空间;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为主招商的开发模式,重点招引和培育发酵类、萃取类生物科技项目,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专业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顾问招商、中介招商……为招引大项目落地,开发区不断拓展招商模式。

  针对汽车零部件这一主导产业,开发区专门规划了中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深入推进与韩国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对落户项目,不仅在落地建设阶段,帮助项目办理审批手续,保障好项目供地以及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成运营后,区里还为项目提供招工招聘、安全生产、劳资保障等需求服务,甚至投资者和职工交通、就医、子女入学等生活方面的需求服务也同样满足。

  “工作日随叫随到、周末和节假日不超半小时”,一张小小的“项目服务联系卡”上凝聚了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努力,这得益于《项目建设全天候三级服务承诺制度》的出台,该制度以快速协调解决困难问题为导向,设立开发区主要领导、项目分管领导、项目具体服务单位三级责任主体,将三级负责人联系电话印制在“项目服务联系卡”上,发放至区内落户项目。

  此外,开发区还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区两委领导包保责任制,对重点产业项目健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等制度,设立项目现场办公室、派驻代办员、现场督导调研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凡是项目需要的,举全区之力支持。

  暖了人心,赢来了信任。2015年,全区重点推进落实了总投资126亿元的36个内资项目,总投资7.6亿美元的27个外资项目,其中注册资本过亿元内资项目6个、过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6个,实际到位内资27亿元、外资2.4亿美元。先后推进天星自动化、柳成新和、临港现代物流园等产业项目,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新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9个,累计注册资本26.59亿元。

  良好营商环境 引凤归来

  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仍是短板,尤其是工业区内缺乏完善的生活配套。“建设‘三个中心’,既是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突破园区、聚力招引的迫切要求。”徐淑利语重心长地向笔者谈到营造软环境的重要性。“新常态下,开发区优惠政策的洼地效应已消失殆尽,项目招引靠拼资源、拼政策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应该拼过硬的营商环境。”

  政策红利少了,区域间项目竞争越发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抓住企业的心?

  去年,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了外商服务中心、现代创业中心、工业邻里中心“三个中心”,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创业环境。

  “三个中心”建成后,可为企业及职工提供生产、生活、创业的好环境。在现代创业中心,企业无需征地建厂房,只要出图纸,厂房由开发区负责建设,企业实现了“私人订制”“拎包入驻”。坐落于中韩产业园的外商服务中心,定位于韩式风格,设计、装修聘请了韩国专业人员来把关,旨在为外商创造与国际接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工业邻里中心建筑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其中公寓面积4万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1.1万平方米,可为周边40多家企业的产业工人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办公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性社区。

  这一年,开发区的服务业成绩同样亮眼。资金短缺扼住了很多企业发展的咽喉。为缓解这一问题,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建设现代港口金融中心,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积极招引金融机构进驻,截至目前,已有36家金融保险机构正式营业。

  2015年,全区服务业企业突破1000家,通过区港联动,开发区与港口各业务部门建立了畅通的联络机制,临港大宗商品物流业蓬勃发展,其中商贸物流企业实现营业额6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4.4%。

  创城好不好 百姓说了算

  创城是要以文明的制度牵引城市的进步。

  创城能否做得好,关键在于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为此开发区舆论引导先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组建29台宣传车在全区全天巡回宣传,增设更换大型形象宣传牌、道旗、文化墙等400余块营造宣传氛围。与此同时,将13万份装有明白纸、倡议书、致广大市民、学生家长、经营业户等的信封分发到每户居民、每个学生手中。

  “你看看这条路是不是比以前宽敞了。”2015年10月13日,开发区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齐玉早自豪地指着郑州路的两侧向笔者介绍,声音有些沙哑。“这条路上原来有十几家烧烤摊在店外摆摊,在我们与业主多次讲道理后,才说服他们把店外的摊撤了回去。”

  如今的车家村越来越像个花园。这个位于开发区北京路街道的小村,道路整洁,高屋亮舍整齐地排列,松树、芙蓉等树木扮靓了这个秋日的小村庄。村北头往西数十步,村内广场上建立了小公园,还有健身设施。每当晚饭后,就会有村民到村子的广场里跳广场舞,公园里新建的音乐喷泉每天也都会如约盛放。

  这一年,通过创城,开发区实现了美丽蝶变。

  此外,开发区建设部门会同各街道对全区74个小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其中13个无物业、无主管单位、无人防的“三无”小区,采取政府兜底方式,将其纳入开发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成立的物业公司,实现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在取消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的基础上,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共新建市场4处,关闭2处,拆除重建1处,远期规划市场2处,全部改造建成后,所有市民都可在家门口1公里内找到市场;在道路两侧、商铺前规划临时停车位3000余个,在建成区内规划建设了3处大型公共停车场,成立了专门的停车管理公司负责管理,让停车更加规范有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86个行政村和项目园区的环境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整体打包交由专业保洁公司打理,城市管理部门腾出更多精力强化“监管”。

  不仅如此,开发区民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300元和3300元;同步提高医疗救助力度,向月收入不足40元的农村特困低保家庭和月收入不足70元的城市特困低保家庭发放低保慈善卡,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

  关注养老问题,开展居家养老购买服务,为符合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开展“情暖万家”项目,为全区100户低保家庭、五保户、低保边缘等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成立区慈善总会,征集慈善总会创始基金111万元;鼓励以医护型养老为代表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本版图片由 路杰 提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