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做客大众网。
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做客大众网。
大众网济南1月26日讯(记者 李宇潇)“没有过剩的行业,只有过剩的产能”“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创新,也就是机制、体制上的创新”近日,山东省人大代表、联泓集团董事长郑月明接受大众网专访,对于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作为生产高端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的企业代表,郑月明感受十分深刻。
没有过剩的行业,只有过剩的产能
政府工作报告在“2016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中提出,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一条具体措施就“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郑月明说,这“三去一降一补”对于联泓集团的发展,是很好的机会。”他说,在目前原油价格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联泓集团在鲁南科技园区新投产的产业链仍然能保持盈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结构相对合理。公司的主要产品基本上是中国缺的、山东缺的,所以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产销平衡。
联泓集团在山东滕州的神达化工和昊达化学公司以甲醇为原料、以成熟的DMTO(甲醇制烯烃)技术为切入点,生产具有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端烯烃深加工产品,未来将形成联泓集团行业高端覆盖,并逐步实现替代进口产品。
联泓集团还布局了很多新产品,现在这些新产品的潜能还没完全释放出来。为此,不断调产品结构,提高高附加值商品的比例,是企业“十三五”的重要目标之一。
“没有过剩的行业,只有过剩的产能”,郑月明对化工行业的未来充满自信。“化工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就一定会有竞争力,未来发展将大有文章可做。”
创新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了“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为联想控股六大战略投资板块(化工与能源材料)之一,联泓集团从2010年5月成立至今,短短五年时间,从无到有,打造了以中国相对过剩的甲醇为原料,生产高端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烯烃深加工产业园区,资产超过100亿元,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也与企业始终保持创新的理念密不可分。
郑月明说,为保持可持续发展,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早在产业链布局规划之时,联泓集团就非常重视技术创新。2011年联泓成立了常州研发中心,并于2014年升格为研究院,吸引了一批跨国公司研发精英,以及国内顶尖研究机构的博士、硕士等多元化人才加盟。目前,联泓借助自身的先进技术,在精细化学品方面已发开发出了110个牌号的产品,实现产业化的达46个,并广泛应用于塑料、纺织、建筑、汽车、光伏等各个行业领域。
此外,与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创新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不同,郑月明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不仅仅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被扩大化了:“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管理的创新,也就是机制、体制上的创新,这个方面的创新意义更为重大。”
以绿色技术引领绿色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要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对此,郑月明说,联泓集团积极倡导“环保清洁生产,绿色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生产工艺、产业组织、产业布局、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绿色技术引领绿色产业,尽最大努力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以联泓神达化工、昊达化学公司为例,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责定各装置区域安全、环保工程师日常管理、督查责任制,实行大风、雨季、雾霾等特殊天气状况监测抽查工作,与当地环保局大气科、园区污水处理站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执行火炬系统紧急排放、污水系统异常排放的汇报通知机制。
同时,在“环保至上、科学防治、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方针的指导下,严格坚持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自各装置生产以来,所有环保设施、设备稳定运行,与生产同步率为100%,大气、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毛德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