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岛”的亚欧大陆是全球政治、经济、人口、自然资源分布的重心。中国、欧盟、俄罗斯中亚分别是亚欧经济带中重要的经济体。在亚欧经济带中,中东欧处在连通最发达的欧盟一体化市场和最主要的能源产地间的结合部,其东联西通的地缘优势明显,是欧盟市场的重要接入口。对于西欧市场而言,它有成本低和新兴经济体增速快的优势;和俄罗斯中亚地区相比,它有市场发育更成熟、经济更发达、产品竞争力更强的相对优势。作为亚欧大陆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地区具有的产业及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的区域性支点作用。
捷克是重要战略通道
中国和中东欧经贸合作是亚欧经济带中两个转型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从转型角度看,两者经济发展模式中都有以适应和融入全球化为目标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一致性。
中东欧国家转型早、进展快,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下的生产要素配置体系。在新旧生产关系转换释放生产力发展空间的同时,中东欧国家受益于欧洲产业升级及资本转移,成为欧洲具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多年来平均经济增速高于西欧地区2-3倍。同样作为全球重要新兴市场的中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市场潜力巨大。充分利用相互的发展机遇和政策先机,强化双方经贸合作契合各自发展需要和利益,有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共享发展机遇。
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年双边贸易额逾110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逾5倍,占到了中东欧16国对华贸易总额的近20%。作为中东欧地区传统工业强国,在1918年建国前,捷克地区工业生产已占到奥匈帝国工业产值的70%以上,跻身世界主要工业国之列。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转型以来,其宏观经济稳定度优于其他转型国家,借助自身产经优势,受益于欧洲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多年来其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特别是汽车、电子加工、高科技研发等产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与波兰、匈牙利等国一起成为欧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经济体。2015年,捷克经济增长率达到4%,是2007年欧债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速在欧盟国家中居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制造业对捷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绝大多数欧盟国家,从而使其成为欧洲地区工业立国的典范国家之一。
捷克地处欧洲心脏,地缘优势决定了其在欧亚大陆桥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通道地位,目前多条欧亚铁路经过或直达捷克。经济及地缘的多重因素决定了捷克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推动中国和中东欧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作用。
中捷企业在电力、化工、机床等领域的合作具有传统,捷方的工业成套设备在中国市场享有口碑。双方企业间产业和技术合作的结构性特征明显,即合作集中在双方企业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领域,如2005年四川长虹通过在捷克投资建厂进入欧盟家电市场。而捷克企业拥有不少高精尖技术或产品,如纳米、发动机、船用曲轴、环保、民用航空、医疗和纺织机械等技术和产品在世界市场具有竞争力。近年,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植力度,捷克国内的生物、电子、软件研发等产业发展迅速,进一步拓展了两国企业合作的新空间,捷克成为中东欧16国中对华贸易及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双边关系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当前大国外交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战略相关性仍不够强。双边关系在彼此对外关系中都不占据主要地位,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联系纽带集中在经贸领域,且双方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都是西欧国家。与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20多年来在中国和中东欧地区的投资和产业转移相比,当前中国中东欧企业互为对方市场的迟入者,双方企业在拓展对方市场过程中面临着发达国家企业的强大竞争。此外,双边经贸合作也受到欧盟贸易保护政策等其他方面制约因素的不利影响,欧盟具有市场保护特点的区域发展政策提高了非盟企业进入其市场的门槛。另外,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国家的出口也面临着一些市场和技术层面的竞争或制约因素。
中东欧国家情况不同,诉求各异。对中国而言,关系不对称、利益多元化的挑战不容低估。这要求中国在发展与其经贸关系中宜考虑到每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情况。目前,经贸合作是培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战略契合点的优先方向,中国将本着“立足长远,增信挖潜,提升合作,互利共赢,树立典范”的主旨,把通过挖掘潜力来提升合作水平作为优先方向,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打开的新空间,推动双方合作进入发展快车道,迈上新台阶,双方共享合作及其外溢效应带来的积极成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关系发展注入新内涵和新动力。
(高晓川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