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服务引领人才强省 小学教师评上高级职称

2016-01-08 11:0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樊思思

  编者按:

    “十二五”期间,山东人社工作成绩显著:城乡就业连续十二年实现双过百万;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40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鲁创业……在这些宏观数据背后,是山东人社工作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是落实到千家万户、无数个体的社会福祉的不断提升。大众网记者兵分几路,奔赴山东多地,分别从就业优先、社会保障、人才强省、同工同酬、基层基础等五个方面剥茧抽丝,用普通人的故事讲述人社工作改革的点点滴滴。即日起,大众网在主站、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同步推出系列报道——走进人社亮改革。

  走进人社亮改革——人才强省篇

  人才服务引领人才强省 小学教师评上高级职称

    大众网记者 樊思思

作为山东省8所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学校之一,山东财经大学积极制定鼓励政策,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拥有六十多年建校史,2012年底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后,学校有了第一位拥有正高职称的教级师。

  小学、幼儿园教师也能评上高级教师啦!2015年年末,大众网记者来到青岛淮阳路小学,时隔一年多,小学语文教师左蕾仍对自己评上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印象深刻。同样的激动也在初中物理教师赵力心中荡漾,她在2013年被评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此前,作为高校教师的“专属”,正高级教师职称是赵力从来没有想过的荣誉。“无关金钱,而是对自己多年来来兢兢业业教学的一种认可,是公平、平等的体现。”这是左蕾、赵力他们对于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共同感触。

  2012年12月,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实施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统一了中小学职称制度体系,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也吸引了更多高层次教育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截至2014年底,山东已圆满完成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各项改革任务,全省818503名中小学教师实现了职称的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全省人社部门尽全力做好人才工作的“先行官”,充分发挥人社系统的职能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实现人才强省的目标不断努力。“十二五”以来,山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近年来先后选拔了1000余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省首席技师960人,新增设博士后工作站74个,一大批技师学院和企业单位分别入选国家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迅速发展,众多优秀留学人才来鲁创业,人才国际化日趋凸显……

  山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领先全国,146人首获正高职称

  “知道我的条件符合高级教师评选时,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觉得自己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时间已经走到2015年年末,但对于青岛淮阳路小学语文教师左蕾来说,评上高级教师职称的那一天仍历历在目。2014年,不满40岁的左蕾被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自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以来,这已经是该校的第二位高级教师。除了荣幸、荣誉,左蕾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小学教师的地位得到提升。“以往,小学职称总是低中学职称一级,比如以前小学一级教师才是现在的二级教师,在这方面总感觉地位有点不平等。”左蕾告诉大众网记者,把小学教师职称和中学教师职称统一起来,是此次改革带来的最大实惠。

  在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无疑是这次改革的另一重大突破。2013年,实施改革后的青岛市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评选出了11名正高级教师,青岛三十九中初中物理教师赵力便是其中的一员。对于执教30多年的赵力来说,能获得跟高校教师一样的职称,不仅感到幸运、激动,更多的是对一线教师工作得到肯定的感动。“为中小学老师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发展平台,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和个人价值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在赵力看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能够激励老师们努力学习、探讨、研究,有利于选拔出年轻的优秀人才,更有利于促使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平稳过渡,打通壁垒,青岛市通过改革有效拓展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2012年12月,山东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将此前互相独立的小学、中学教师职称体系统一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了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改革后,全省818503名中小学教师实现了职称的平稳过渡,其中146人首次获得正高级教师职称,110645人获得高级教师职称,353081人获得中级教师职称,354239人获得初级教师职称。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增加了竞争聘用环节,特别是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改变了在中小学老师职业发展上“小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大学教师”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普遍欢迎,吸引了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2013年至今,全省中小学新引进的教师中,硕士研究生达8663人、博士研究生达6人,引进教师的层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提升技校、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山财大破格晋升34岁年轻教授

  如果说中小学是全省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先锋阵地”,那么在中职和技工学校,相关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15年2月,山东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深化中职和技工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青岛、潍坊、德州3市的中职、技工学校和8所省属技师学院设置正高级职称,同时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有效促进了优秀人才脱引而出。据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改革旨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供坚实基础,这对于身为制造业大省的山东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聂秀山评上教授啦!”2015年,34岁的聂秀山成为了山东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这个消息让不少教师和学生竖起了大拇指。专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聂秀山于2006年进入山财大工作,3年前被晋升为副教授。记者了解到,按照正常的职称评定,副教授需满5年才能晋升教授,由于聂秀山的科研成果特别突出,按照学校教师职称评审相关政策,任副教授满3年便可具备晋升教授的资格。事实上,山财大的年轻教授不止聂秀山一位,作为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高校,该校制定政策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采取单独推荐、单独评聘的模式,先后有多名40岁以下年轻教师评聘为教授。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是山东省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省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择机推广”原则,先后选择具有学科代表性、特殊性和综合性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把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给高校,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参加政府组织的职称评审。2015年9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实施,这标志着全省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改革后,高校自主开展因事设岗、自主确定任职条件、自主设定竞聘程序、自主实行业内评价、自主加强聘用管理,全面落实了高校用人自主权,加快构建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职称评聘权下放给高校后,在提升办学能力、吸引高层次人才、选拔优秀青年人才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新建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试点以来,学校新增两院院士3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多人,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学科平台,学校年科研到位经费超过2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过1亿元,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4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山东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朱连博工作室、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刘桂香工作室、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周勇工作室、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高森工作室、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李国华工作室、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张念利工作室……乍一看,这一长串企业单位似乎并不起眼,但就在2015年,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如果将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看做培养人才的“长期投资”,那么大力建设高级能人才队伍就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大的生产力。近年来,山东围绕实施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养造就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先后制定出台了《泰山产业领军人物人才工程产业技能类实施细则(试行)》、《山东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等,对于选拔的技能领军人才和首席技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组织实施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2014年至2015年共遴选建设了30个专业群,省级财政和市财政分别投入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探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确定16所技师学院、高职院校各选择1-2个优势专业进行合作培养试点,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师资源、教学经验等的互通互用、强强联合。

  大众网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加上2015年评定的6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已经有18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4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山东。同时,全省建有省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8家、省级技能工作站80所。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规定,中央财政将分别给予每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500万元和1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实施。中央和省累计投入专项补助资金超过1.3亿元,用于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通过不断改善项目单位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走进人社亮改革:从创业大学到创梦空间 创业新政激活创业之城

  走进人社亮改革:“五位一体”撑起创业“支点” 大四女生月入百万不是梦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