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黄土变成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麻黄山乡蹲点手记

2017-06-05 10:07:00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王建宏

  【砥砺奋进的五年·蹲点贫困村调研采访】

  要把黄土变成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麻黄山乡蹲点手记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宁夏盐池县麻黄山乡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我蹲点的松记水村更是一脚踏三地,“鸡鸣醒三省”,与陕西定边县姬塬镇和甘肃环县秦团庄乡只有一两公里。

  松记水村的这座明代烽火台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探秘赏景。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皮影戏是麻黄山乡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最初记忆。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政府为每孔窑洞补贴1万元,很多农家都在加固修葺。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麻黄山是盐池县唯一的纯山区乡镇,没有一寸水浇地,人们的生计完全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的自然条件甚至差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很多人都外出自谋生路。全乡1万多户籍人口,实际常住的只有四五千人。贺塬自然村只剩下贺军选夫妻两个人。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里,加上学前班也只有52个学生。

  留下的人当中,大多年龄偏大或因病因残无法走出大山。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让这部分人脱贫奔小康,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蹲点的近一个月里,我真切感受到从中央到县乡村,各级组织凝结在脱贫攻坚中的心血,深刻体味到贫困户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

  夜深人静,松记水的黄土塬上,风过四野,树叶婆娑。有几组镜头在脑海里不断闪现——

  镜头一:李凤虎背起背篓,装上草料,艰难地走进羊圈。他的腰间插着一根导尿管,挂着引流袋。这种生活他已经过了7年。

  “打工归来的路上出了车祸,后尿道破裂,从银川转到兰州,后来说要去北京,做手术需要上百万。”李凤虎选择了放弃治疗。

  在家里躺了几年,他想,人总要活下去。在乡党委书记罗刚鼓励下,李凤虎用政府补贴盖了羊圈,养了120多只山羊。提不动水,他就给羊圈接上水管。他说,要自力更生,过上更好的生活。

  镜头二:“要不是心态好,我早死了!”张淑峰取下眼罩,左脸深深塌了下去,因患鼻癌左颧骨被整体切除,左眼也失去支撑而塌陷进去。双眼无法聚焦,看东西全是重影,于是自制了一个眼罩,遮上了左眼。

  张淑峰在2014年做了手术,出院回家,发现家里的75只羊没了,粮食没了,妻子离家出走,甚至连碗筷也没留下。没筷子吃饭,只好折两段树枝当筷子。

  疾病和背叛并没有打垮他。“只要活着,精神还得有。农村能挣钱的地方太多了,就看你干不干。”张淑峰在政府脱贫政策支持下买了70只羊,如今已繁育到110只。前几天,在乡党委领导担保下,他还贷了5万元,买下一台拖拉机,种了80多亩地。

  镜头三:晚上8时55分,山顶上的风力发电机呼呼声响。依稀可以看到院子里停放着卡车、播种机、大型拖拉机。57岁的何彦彬刚刚从二十多公里外的流转地里回到家。

  “今天犁了150亩地。”何彦彬种地上了瘾,一直种到了临近的大水坑镇,耕种的土地总量已经超过4000亩,农忙季节光用工就得50多人。去年遭了风灾,粮食还是卖了50多万元,刨掉成本,还能净落20多万元。

  坚守在黄土深处的人们,脱贫奔小康的愿望无比强烈,他们抱定“要把黄土变成金”的信念,埋头苦干。可喜的是,这种苦干精神并不是只管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蛮干,而是正在与现代金融、“互联网+”、全域旅游等相结合。麻黄山乡按月开展春游踏青、杏花观赏、金秋采风、星空露营、实物展销、观雪迎新等12项活动,探索将原生态的农产品及自然景致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相加相融。

  《光明日报》( 2017年06月04日 10版)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解西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