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点击率最高、反响最大、议论最多的事件大概要算“ 宝马撞人案”了。去年10月,哈尔滨菜农代义权与其妻刘忠霞驾驶农 用四轮车,与苏秀文所驾驶的牌号为黑AL6666号的宝马车左侧镜相刮, 苏辱骂并殴打代义权。后来苏上车启动,“因操作失误,采取措施不 当”(检方指控语),当场撞死刘忠霞,撞伤12人。去年12月20日, 苏因犯交通肇事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3年。 事件发生后,民间议论纷纷。苏为黑省某高官儿媳(弟媳)的传 言,在网上沸沸扬扬。然而一直到了去年12月31日,政府方面才由哈 尔滨市道路交警大队负责人站出来予以否认。虽然姗姗来迟,毕竟还 是站出来了。但现在尤为重要的问题是,针对网上关于本案判决的一 片质疑之声,有关方面是否能给予权威、全面、确切的说法,涤浊扬 清、以正视听? 比如:网上有文称,目击者曾听到苏当时喊:“信不信我撞死你” 、“撞死你不就是十万块钱吗!”这种声音无疑是极具杀伤力和鼓动 力的,人们很容易就此由宝马、农用车,贵妇人、农妇,中华烟、大 葱的一系列对比中产生联想,进而走向仇视、激进的情绪化和非理性 化的极端,从而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扑面而来且与时 俱增的众多网文和网评中,笔者努力想找到权威部门的权威说法,可 惜的是,除了《黑龙江日报》关于庭审的不足千字的报道外,笔者一 无所获。 于是,一方面是网友中激进情绪的与日俱增,更有的网友发动签 名,声称“看达到100万的时候有没有人会重视”;而另一方面则是 有关方面应对的消极和缺失,声音微弱。 这种后果的危害性,绝不仅仅局限在本案的审理上——对“民愤” 的放任自流和不加引导,非理性的因素将不仅仅存在于民间,更可能 会进入日后的审理判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更可能会造成有 关部门与民众的互不信任、隔阂乃至对立。 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中央领 导大力倡导倾听民声、广纳民意,全国上下大张旗鼓构筑“上通下达” 民意机制的今天,有关部门何不抛弃网络的偏见,认真对待群众的呼 声,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双向互动的政府信息沟通渠道和信息发布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