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7月开始,青岛市政府拿出巨额资金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并购买岗位帮助其再就业,曾一度成为全国许多城市的效仿对象。然而到如今,青岛市却为花不出钱发愁:去年准备了一个亿,只花出100万元;今年又拿出3980万元,截至二季度末只花了528万元。这件好事如何办好成了一大难题。 去年,青岛市政府出台的促进就业政策规定:对涉及社区居民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由政府出资开发,安置困难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对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单位,给予岗位开发补贴;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劳动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给予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如此优惠,为何钱难花出去?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彦说:基本可以说,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和购买岗位需要多少钱,就可以拿出多少钱。现在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开展晚,去年7月出台政策,9月才正式运作;二是临时性就业或弹性就业等就业方式,并不需要花钱,而这样的岗位占了30%。 记者在青岛基层采访发现,花钱难买岗位也有其他一些原因,四方区嘉兴路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管青云认为:钱难花出去,一是花钱购买的岗位本身很有限,局限在保洁、绿化、看车、维护等8个岗位。二是有些人再就业期望高,像看车、保洁这些活,一月300元钱,一些人不愿干。有次公安局把8000个车位拿出来,需要200个看车保安,但打了100多个电话,整个街道办只有4人去。三是岗位购买集中在社区,厂矿很少,而社区岗位很有限,一个社区俩保洁员就够了;而且岗位开发都是服务中心操作,作为一个科级单位,去厂矿协调人家爱理不理,工作很难做。四是岗位开发经费拨付太迟,像今年2月份服务中心给某些人安排了岗位,但经费5月份才拨下来。 为此,管青云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政府将可购岗位工种扩大一些,范围也可以超出社区,即只要有助于解决再就业,都可以考虑。再就是把岗位开发工作扩大到社会各个单位,服务中心现在一般五六人,工作很繁重,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发失业保险金、收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调查、慰问困难户等,都是服务中心做,人少事多,忙不过来;服务中心做也行,但必须充实人员。另外经费应该按时拨付,下岗失业人员也得适当降低工作期望值。 本报记者 周学泽 薄克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