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要闻

 

悬河之患
—由黄河调水调沙引出的话题
2002-07-06 05:56:23 

  令人瞩目的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已经开始,“人造洪峰”预计7月6日进入我省。目前,山东黄河的状况究竟怎样?试验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悬河”触目惊心
  济南泺口是黄河山东段最大的险工,也是确保省会济南安全的重点堤段,东西长约3·5公里。从泺口南岸的45号坝向北望去,几乎看不到河水。距主流400多米远的滩地上杂草丛生,靠近坝头的地方当地农民还种上了大豆、柳条等。再向东就到了65号坝,对岸淤积起来的嫩滩已到了主槽中央,正常情况下300多米的过流水面连一半也不到。
  济南黄河河务局工程师许洪印告诉记者,泺口险工1996年8月洪水前是走水的。这以后泥沙开始淤积,单是45号坝东西1·5公里险工就淤了近100亩地。这里的设计洪水水位已高出两岸地面8—11米,形成典型的“地上悬河”。他指着坝下滩地解释说,淤了四五年的滩地也算嫩滩,只要在险工里面,都属于主河道。“人造洪峰”过来后,这里的水位预计要提高2到3米,这些嫩滩有可能全部冲走。
  山东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主任姚玉德说,1983年以来,黄河来水量明显偏小,很不利于黄河冲沙,致使我省河道淤积一年比一年重,尤其是主河槽淤积加重,许多地方槽高滩低、堤根洼堤外更低,“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进一步加剧。据统计,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我省上游高村至下游利津河道主河槽平均淤高1米。小浪底水库运行两年来(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山东黄河河段淤积了0·6亿吨泥沙。
  防汛压力加大
  泥沙淤积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防汛任务加重。“悬河”如同悬挂在黄河下游两岸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沿黄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我省河道平滩流量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6000立方米每秒减少为2500—3000立方米每秒。“96·8”洪水时,虽然高村站洪峰流量为6810立方米每秒,只是中常洪水,但我省大部分河段却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形成漫滩,给滩区造成很大损失。这次调水调沙试验,我省河道流量将基本保持在2500立方米每秒左右,尽管流量不大,但含沙量低、流速大、大流量持续时间长。在不考虑降水、引黄和漫滩影响的情况下,预计洪峰沿途削减较一般洪水小,传播时间较一般洪水慢,再加上河道淤积严重,估计洪水位表现偏高。
  山东黄河河务局总工程师杜玉海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调水调沙期间,预计洪水来到高村站时,最大流量为250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63·40米,仅比“96·8”时的63·87米低不到半米;“96·8”时泺口站的最大流量为4700立方米每秒,水位却创下了历史最高:32·24米。而此次试验来水抵泺口时预计流量为2450立方米每秒,水位约为31·20米。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人造洪峰”抵达时我省许多河段将接近或达到最高水位。为此,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河防办专门下发通报,要求各地在搞好调水调沙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工程防护和抢险工作,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减淤众望所归
  减淤清沙,实现黄河岁岁安澜,是几代人追求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此次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才引起广泛关注。毕竟,此次试验前无古人,是世界水利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人工调控泥沙原型试验,更是传统治黄走向现代治黄、被动治黄走向主动治黄的一个里程碑。
  杜玉海认为,此次试验成功是有把握的。但他同时表示,治黄的复杂性和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减淤清沙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通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治黄工作者摸索出不少好办法,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拦、排、放、调、挖。通俗一点讲,就是利用修建水库、水土保持、束水冲沙、淤背固堤、疏浚河道等多种手段达到减淤冲沙的目的。杜玉海说,这几种办法必须综合治理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过分依赖其中的任何一种都是不可行的。人们希望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实现清水下泄,黄河下游河床不再抬高。但搞了几十年,综合的评价是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按相关规划,对黄土高原再治理50年,年均入黄泥沙量才能降为8亿吨。但即使如此,黄河仍属于多泥沙河流,下游淤积依然存在。
  本报记者 姜言明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