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声演员杨少华一家近日应邀到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录制节目,父子同台,畅谈了各自的艺术人生。从他们轻松率意的谈吐中,既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相声艺术的拳拳之情,又让人感悟良多。 杨少华自言,走上说相声的道路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22岁的杨少华跟随出嫁的姐姐到了天津,在工厂里做勤杂工,之后加入相声演员的队伍。开始仅仅是学徒的,相声里有专门的称呼叫“捡场”,做点杂活。他说那时候还并不是太喜欢相声,只是因为挣的钱能比工厂里多,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七口人,于是选择了这个行业,并且一干就是五十年。杨少华说,现在的相声和往日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光凭着两张嘴,没有服装、道具、灯光那么多工种的配合,现在相声发展了,运用了这些东西,不单纯靠嘴皮子了。说到这里,杨少华话锋一转:“有人说相声不景气,相声怎么不景气呢,太景气了,谁不努力谁不景气,在座的父老乡亲们都一样,谁不努力谁不景气。” 杨少华的大儿子杨威曾经是父亲当年的工友,生在天津,很小就受父亲熏陶,却一直没有正式地学过相声。退休之后,杨威跟随父亲学说相声,至今依然活跃在天津的各个茶楼,一周能演五六场,挣的却只有几十块钱。他说:“都说相声不景气,但现在我的孩子也在说相声,为什么说相声,我怕我这代不说,下一代再没人说,相声这个曲种会逐渐灭绝了。咱们离不开幽默,离不开滑稽,离不开笑声。父亲是我的榜样,弟弟是我的旗帜,希望下次再来不是客串。不追求大福大贵,只求幽默一辈子。” 二儿子做生意,没干相声这行。三儿子杨伦以前开出租车,前几年把车卖了,偶尔也在电视电影中串串群众演员和小角色。目前是“外交部长”,所有对外张罗的事都由老三来做。杨伦戏说自己是没用心在这行发展,不然老爸和小弟就吃不上这碗饭。 如今,在兄弟当中名气最大的就是杨议了,在相声界名气越来越大的他这样看父亲杨少华:“我父亲很优秀,很优秀又是长辈,再者说是老师,我们是爷儿俩又是朋友,是同行又是搭档,所以每当他赞扬我的时候心里特舒服。”杨议说,自己能够有现在的成绩完全是老爸的光环照耀。他坦言,虽然得过大奖赛的冠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迷茫的时候是在拿起奖杯的瞬间,因为这时自己所苦苦追寻的目标实现了,但同时就必须开始追求另一个新的目标,永远不能停歇。“超越很难。”他感慨。 对于儿子的言语,杨少华很是欣赏,杨少华认为,杨议目前取得的成绩,与不服输的性格有关,也与脚踏实地的谦虚作风有关。杨少华说:“只有这样谦虚谨慎,才有更多的观众欢迎你,得多少奖都瞎掰,金奖银奖不如父老乡亲的夸奖。” 谈到新的一年里的愿望时,杨议表示:“在这一年当中出两个好的东西,要求这些作品不是那么生硬,并且大家不乐不行。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这个东西让大家乐了,我们追求这个东西让大家实用了,我们追求这个对象大家吃下去给大家带来健康带来快乐了。我争取在2004年出这样两个好的东西。”父亲杨少华显然也很支持这个想法:“既然说了,跟广大的全国父老乡亲都说了,一定要努力,出两篇比较好的。”
□ 赵凡 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