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余华为何“惭愧”?
□ 陈鲁民
2004-07-02 07:32:11 

  “十年磨一剑”,才能出龙泉、湛庐;一天磨十剑,只能是一堆
破铜烂铁。
  著名作家余华赴美讲学半年多后回国,谈到此行的最大感受,就
是“惭愧”。
  余华说,在去美国之前自己是很惭愧的。因为他至今还没写到20
0万字,这在中国作家里是相当少的,可谓“低产作家”。然而,到
了美国以后,余华在兰登书屋看到了那些令他崇拜的赫赫有名作家的
名字,他们的作品累计下来比他还少。余华说:“那时我更惭愧了,
原来这些欧美作家是用写5本书的精力去写1本书,而我们的作家是用
写1本书的精力写5本书,一年不出一个长篇就简直活不成了,这怎么
能一样呢?”(《大河报》6月19日)
  余华的头一个“惭愧”,我们的不少作家都有同感,总觉得自己
比别人写得少,写得慢;“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惭愧”之
后,我得奋起直追,快马加鞭才行。
  余华的“更惭愧了”,中国作家们就不见得认同了,说不定还有
完全相反的意见。余华为“用写1本书的精力写5本书”而“更惭愧”,
可我们有的作家还觉得这是本事,是能耐,还以此为荣呢。北京有个
女作家就曾不无得意地宣称,她一年写过3个长篇、9个中篇、22个短
篇,就这还不影响她到国外旅游了两个月,参加过几次笔会。或许,
这样的“超级高产”作家是极个别的,但要找出几个一年写一两部长
篇的高产作家,那可是容易得很,到处都有,举不胜举。
  的确,中国作家的高产世界闻名,许多人都能日成万字,落笔如
风。也正因为我们这样的高产作家太多了,所以,目前全国年产长篇
小说已达到创纪录的1000多部,几乎相当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而且还在以每年7%的速度稳步增长。可是,另一方面,由于作家们
不少是“用写1本书的精力写5本书”的缘故,作品的含金量不高,粗
制滥造的东西倒不少,至今还没有几部震动中国文坛,令读者与评论
家一致叫好,字字珠玑、洛阳纸贵的精品佳作。因而,中国作家们切
勿为时下的写作“高产”而盲目陶醉,沾沾自喜,相反,倒是应该引
起深刻反思,像余华那样,对此保持足够的清醒和适当的“惭愧”。
  当然,“惭愧”之后,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所行动。眼下,中国作
家的产量已确实够高了,当务之急,作家们需要的是克服浮躁心理,
淡化功利之心,自觉地限产降温,学学那些欧美著名作家,写得少一
点儿,精一点儿,精雕细刻,苦心孤诣;宁可用“写5本书的精力去
写1本书”,也不要用“写1本书的精力去写5本书”。这样,或许一
时稿费会拿得少一些,“知名度”会暂时低一点儿,上电视作秀上排
行榜露脸的机会少了一点儿,但出精品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反之,倘
若还是盲目追求高产,不管质量,辛辛苦苦写上一辈子,乍一看,出
的书摞起来也近乎著作等身了,可翻来覆去,全是低水平的自我复制,
连自己看都脸红,到那时候再惭愧可就晚了。
  “十年磨一剑”,才能出龙泉、湛庐;一天磨十剑,只能是一堆
破铜烂铁。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玩泥儿”
下一条:沂蒙山的花朵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