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提示
民办学校究竟是优质教育的符号,还是一味圈钱的工具?
民办学校究竟能给您孩子的教育和前途带来什么“增值”?
面对现阶段民办学校的“红与黑”,您和您的孩子该如何睁大甄
别的眼睛?
直击中国民办学校屡屡爆出的“惊世新闻”背后的新闻,见证民
办学校求生于市场的磨砺和痛楚。解密中国民办教育多元化发展模式
的“芯片”。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
张立勤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韦世祥在远离家乡宾阳县的南宁“躲债”已有半月。
韦世祥是广西宾阳县金龙中学的校长,学校创办于1995年8月,
从最初只有3个教学班,180多名师生员工,发展到现在的13个初中班
7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62人。曾于1999年获南宁地区中考成绩综合
评估二等奖。2001年6月与另一所民办学校宾阳县杰星中学联合办学,
新的办学实体拟称“宾阳县金龙·杰星中学”。这所民办初中自创办
以来就风波不断,如今终于走到了“生,或者死”的关键时刻。
“现在是学校生死存亡最严峻的时刻!”
占地16亩的金龙中学位于宾阳县城的中间地带,一进校门,最触
目的是脚手架包围着尚未完工的两幢教学楼,因为缺钱。能够供学生
活动的惟一场所就是篮球场。两排小平房是师生们的宿舍,里面铁架
床摆得很密集,没有风扇。厕所、冲凉房、食堂等设施一应因陋就简,
几个女孩子就着一个露天水龙头在洗头、洗衣服。
这是金龙中学经历的第二次大搬迁,这次搬迁使金龙中学大伤元
气,先前投入的60万元教学楼改造费用由于合同期满只能20万元出让。
忍痛割爱的惟一原因是,他们缺乏200万元资金购置那片颇具规模的2
6亩地皮。在困境中他们选择了和杰星中学合作的道路——后者拥有办
学场地和一部分校舍,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而金龙中学积累的教学
品牌和办学规模对其颇具吸引力。
但这个看似“解困”的选择却再一次将金龙中学“套牢”。两校
合作后,截至目前为止双方已投入不少于550万元,然而负债总额却
超过250万!“所有融资的渠道都想到了,但屡屡碰壁……”韦世祥
愁肠百结,“现在是学校生死存亡最严峻的时刻!”
按现行政策,办学资产属公益性质,银行依据《担保法》不敢接
受抵押,学校无法回收资金以供周转,此路显然不通;他们尝试以招
商的方式,面向社会筹集资金,但又不能在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传,
怕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再一次疑为“集资之嫌”(1999年金龙中学曾
有过“前车之鉴”)。政策的壁垒使他们对打开教育市场的资本通道
深感难言之痛。无奈中他们一度将目光又一次投向民间高息借贷,但
其中蕴含的极大纠纷风险已使他们深受其苦,如何能再次延续这种恶
性循环?他们却步了。
其实,并非无解脱之路。以拍卖的形式摆脱眼下的困境并非不可
能,曾有人提出以85万元买断股权,此举虽能解金龙中学之困,但面
对几年来已然形成的校园文化和渗透其中的教育理念,两个当年毅然
从公立学校辞职办学的年轻人何忍放弃?是“责任”两个字让他们咬
牙坚守到今天。
“你会常常感到痛,但不能说出来。”
韦世祥,一个在人人羡慕的重点公立中学呆了不到一年就辞职的
大学毕业生,25岁就做了校长,一度成为宾阳县城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深知在现有的政策条件下,民办学校要想在与公立学校的竞争
中生存下来,必须在教学水平和素质教育上有所突破。学校成立伊始
就向社会郑重承诺,一学期内,凡有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意而
要求转学,学校负责全额退还学杂费。他打出特色教学牌,特聘外籍
专家从事英语教学;广泛吸纳大中专毕业的师范生、公立学校的优秀
代课老师,组成一支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很快成效突现,在1999
年中考中,金龙中学的成绩位列南宁地区乡(镇)中学第六位,远远
超过许多公立学校,成为当地民办中学中的翘楚。招生一时爆满。
学校在蓬勃发展。但,危机也悄悄逼近。
首先是学校的“流浪”。1998年金龙中学租赁党校的校舍期限已
满,面临着校舍提价的窘境,只得撤退。等到再次安营扎寨,又得耗
费办学积累资金添置教学设施。
1999年5月20日,一份由南宁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颁发的《通知》
令即将面临招生工作的金龙中学几遭灭顶之灾。这份通知称,“经我
局调查核实”,金龙中学在招生管理、收费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没有
很好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在社会上造成了
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即日起停止其招生资格。
是什么原因使教育主管部门如此“冲动”呢?教育局的理由是,
金龙中学没有按时交纳“教育附加费”。按照《教育法》,公办、民
办学校都应交纳此项费用。但据县城民办学校反映,教育局规定民办
学校必须交纳“教育管理费”(后改为“社会力量办学业务活动费”
),对这项《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从未提及的收费项目,很多民办
学校采取了能拖就拖甚至不予理睬的态度。
招生日期临近。奔走呼号无门中,金龙中学先后组织20多名师生
到县、地区、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了3次集体上访,一时震动南宁地
区教育界。这场风波最后以南宁地区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对宾阳县金
龙中学整改后从轻处罚的通知》得以平息。当然,金龙中学也少不了
写下万言“检讨书”,得以让学校躲过被封杀的命运,但“从轻处罚”
的直接后果是金龙中学只能“限量招生”。
“社会力量办学在现阶段还很脆弱,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其命运要万分小心,这条路走的是万分艰难!你会常常觉得痛,但说
不出来。”韦世祥的表情沉痛而疲惫。
“这么多年办教育的感受,只有两个字:‘心冷’。”副校长秦
松林也是金龙中学的创办人,有着多年丰富的公办教学经历。“你无
法想象那些被公立学校像垃圾一样抛弃的‘差生’,来到我们学校后
一样得经历严酷的应试教育的挤压。尽管我们尽力将素质教育推行到
教学实践中,但我们首先得在这个应试系统中生存下来。我们是否也
要以‘牺牲’他们为代价?”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和无奈。
“政府不干预就是扶持!”
1999年7月,金龙中学招生再一次爆满,远远超出了教育局规定
的“限量100名”,招收了300名新生。这种现象在县城另外一些民办
中学也出现了。但,风波也由此而起。
2000年1月,金龙中学收到学生家长来信,反映收到县教育局的
书面通知,责成现就读于金龙中学的200多名初一学生限期转回原录
取的乡镇初中就读。否则,不给予办理其学籍,不办毕业证书。教育
局依据的是《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和地区有关学籍规定,意即适龄
儿童、少年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须经户籍所在地的县级
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一律不予承认其学籍。但金龙中学认为,
按照国家教委1997年有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招收‘
择校生’和变相‘择校生’,社会上有择校需求的,各地应向民办学
校引导。”因而认为区政府规定的“分区划片,就近入学”的招生原
则,针对民办学校一刀切是不合理的。对金龙中学来说,一旦学生如
数遣返,则意味着学校会出现3个教室、14间宿舍以及200多套桌椅床
架的空置局面,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的浪费和债务的加重。
政策越来越成为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突出障碍。“不以营利为目
的”已然成为政府“规范”民办学校最有力的杀手锏。金龙中学则据
理力争:“一个自筹经费的民办学校有可能做到一面连续几年蓬勃发
展,一面同时赚取利润吗?!”拉锯战在持续。时过不久,《宾阳报》
上刊出了县教育局的公告,以相当含蓄却又相当明朗的方式宣告了该
县经过5年办学积累已颇具规模的民办学校——金龙中学为“非法学校
”。
宾阳蓬勃发展的社会力量办学已汇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弹
丸小县城里就聚集了4所民办初中,在校生总数近3000人,每年招收
新生总数已接近县城公立学校招生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一些民办学
校以其优质的教育质量,已逐渐摆脱了昔日只能招收“双差生”的局
面,形成了生源的良性循环,在招生和考评中开始和当地公立学校叫
起板来了!但在县教育局,两位局长再三表达了对宾阳民办教育的忧
虑和头疼:“民办教育只能是公办教育的补充,但不能以此为主,一
定要把握好发展的‘度’。否则,只会添乱!”但他们没有想到,就
在其所属的教育领地上,民办教育的力量已经像野草一样,突破僵硬
的土质和石头,不可抗拒地成长壮大。并且,这种鲜活而顽强的生命
力注定了它将会像野火一样蔓延、生长……
“政府不干预就是扶持!”在县城的另一所民办中学,年轻的校
长望着操场上充满生机的身影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