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珊一行人是乘坐专门的120密封车,进到非典定点医院的。 在这里,一切都生死攸关,性命攸关。 从来没有离死亡这么近。死亡无所不在,在包围着的空气里,在 浮尘、喷嚏、汗液、体液、一句简单的对话、查房、插管、皮下注射 里。还存在于防化服的裂隙、口罩的缝隙、遮目镜的不严中。 工作环境异常艰苦。于珊珊他们前线记者也跟医护工作人员一样, 穿上防护服,忍受高温和衣服里的憋闷,紧张忙碌地开展工作。 在前线的日子,于珊珊忍不住又哭了一次,她是听说,一个孩子, 父母全是医生,因为护理病人而被感染,不幸双亡,孩子转眼间成了 孤儿。还有一对恋人,女方要随部队上非典前线,男友提出提前结婚, 然后把新婚妻子从洞房直接送到出发上前线的车上。那个新娘就是教 给她穿尿不湿的年轻护士。 此前,于珊珊在电视里也曾看到类似场面,丈夫抱着孩子送妻子 上前线,父亲送儿子前来参加抗击非典。那时她还不以为然,以为是 电视台有意安排的。她还听说医护人员上前线,是一种强制性的命令, 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否则开除公职。 但是,如果真想要退缩的话,开除公职,本无所谓。在保命和保 工作之间,哪头重哪头轻,一眼就看得出来。网上曾报道说台湾就发 生了医院医护人员集体冲线逃跑事件。 这个时候,考验人的,是职业的道德和良心。是牺牲与奉献精神。 当别的台记者都只在讲“奉献”的主题时,于珊珊做深度报道, 站在医护人员角度,从人性的深度挖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第一, 要活着。第二,要热爱生活。第三,要珍视幸福。第四,人类需要彼 此的服务与牺牲。 这是日常生活中的真理,是平静生活中的箴言。当疫情、战争、 饥谨、灾荒等等灾难来临时,人性中最宝贵的品质就闪出了熠熠动人 之光。 于珊珊做的节目反响很大。等到她工作期满出来,已经累得虚脱 了。 于珊珊在生死场上立功,隔离出来后,她被提升到了新闻部的一 个时事栏目,做编导。 社教部里只有部主任给她辞行。主任说,小于啊,这是组织上对 你的信任。到了新的部门,好好干吧。 于珊珊接过部主任递来的手握着说,我会的。 非典将于珊珊的生活洞穿了一个出口,让她看到了生命的本相和 生存的本质。 她也看到同行们在生死场上的拼搏、劳作。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 便就成功的。他们都是以生命做抵押、为代价,以极端的敬业态度、 超人的忙碌和辛苦,赢得荣誉、信任和功绩。 生死场上的历练,让她成熟起来了。 她的眼神更加澄静,笃定。 一个追求成功、想要出人头地的外省女孩,终于结束了内心一段 飘摇的历史,神情笃定地上路了。 □ 徐 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