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娱乐

 

“戏说”有度

2004-04-05 05:59:19 

  每当看到影视屏幕上没完没了地播着无聊的“清宫戏”或是其它古装戏时,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厌恶。如果往前推,这种感觉还没有,非但没有,还真有点喜欢看。记得以前看《甲午风云》、《林则徐》等历史题材影片,不仅陶醉于电影情节之中,而且还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那时历史题材的影片拍得都很严肃,整个创作过程也非常严谨,包括服装、道具都尽量还原历史面貌,当时的观众也很挑剔,一些细节问题都要刨根究底。后来从黄苗子先生的文章中了解到,最初拍古装戏,导演对演员的服装没有把握,所以经常要为此请各种专家,自从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写出来了,拍历史影片在服装这个环节就有了依据,既能准确,又能省心。由此可见,拍好历史题材影片需要历史研究的成果,需要方方面面更多的投入。
  想到这里,我心里有点悲凉,看现在的古装片,场面宏大,服装精美,热闹是足够了,但虚假的东西太多。我敢保证,现在的影视导演不会有几人去仔细研读沈先生的经典力作,否则他们的作品不会如此经不起推敲。服装还是小事,马虎一点倒不会铸成大错,我真正反感的还是现在弥漫于影视界的“戏说”风,开始时“戏说”仅局限于古代题材,最多到了大清王朝就打住。戏说宫廷内外的勾心斗角张长李短,无论依傍正史还是采撷野史,都还不让人觉得太出格,后来有人在《乾隆王朝》中大胆“戏说”,要给和平反,才开始让人觉得“戏说”并非儿戏。再后来《走向共和》开始涉猎近代史,以再现正史的面目出现,却有很大“戏说”的成分,不仅为李鸿章的历史功过粉饰了一通,还附带为慈禧太后、袁世凯等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辩解了一番,可以说是在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撒了许多盐,让人顿生嬉闹无度、崇高不再之感。
  笔者前几天曾对新版电视片《林海雪原》随意添加影视调料、玷污“红色经典”感到不满,当时没有去推究该片反映的历史故事真实程度的问题,不曾想,眼下的“戏说”之风已经不满足古代史、近代史的影视天地,而且弥漫到现代革命历史题材,不仅可以在其中添加儿女情长、风花雪月的看点,而且可以对真实人物的身世、经历信口开河作出“歪曲”,这已经引起了热爱高波、杨子荣等《林海雪原》中英雄人物的人们的愤怒。
  从真实历史到影视作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加工,但艺术创作绝不等同于“戏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以及一些十分明确的具体问题上,都不应该臆断与“歪曲”。《林海雪原》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还有很多,如果把高波的出生地硬生生地从山东变为河南,大家不仅不理解,而且要怀疑改编者的用意,这大概不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记得过去的一些故事影片,片头常常加上一句“本片故事纯属虚构”之类的话,其用意就是怕混淆了一些历史真实。现在影视作品喜欢从历史里找看点,却又不以历史为然,“笑谈”、“戏说”,随心所欲,甚至肆无忌惮,如此失度,还是离历史远点为好。

  □ 常 诚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梁晓声:我写出来谁投资?
下一条:吕丽萍夫妇进军乐坛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