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发
休假1年耗尽所有积蓄 7月1日从南京出发计划游玩国内31个城市,走访30个国家完成环欧亚大陆、北极之旅行程近12万公里同为教师的黄海涛、黄芙蓉夫妇,今年7月1日从南京出发,自费近200万元,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自驾越野车开始环游世界。(11月4日《燕赵都市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1/04/c_123910490.htm
旅游的意义古人早就有了认识,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把旅游的知识性功能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旅游还会带来无穷的精神愉悦。就个体而言,黄海涛一家子的世界游无疑有着独特的体验和诸多的意义,但就全体公众而言,这种旅游并不具备普适性,甚至有几分“另类”和“疯狂”。
夫妻休班,女儿休学,一年中尽情旅游。旅游的真谛在哪?在追求快乐,在追求冒险精神,在追求更多的感性认识……这些答案都对,但又不尽对。夫妻停止工作一年,专事旅游,会不会有“不务正业”的危险?女儿和外甥女停学一年,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学业。虽然途中也会有一些补课,也会有知识性收获,毕竟不是完整的,系统的,持续的积累。匆匆一瞥,过客的眼中,能增长多少新知识?
黄海涛夫妇认为,这样的旅行教育远比坐在教室里读书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让孩子学习更多技能,感受更为真实的社会和自然。认为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旅行中学到的东西,很多是书本上和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比较偏颇。人生是漫长的,人的知识积累也不是在有限的一年里就能一蹴而就的。行万里路远胜读万卷书,也不尽然。有时读书就能少走不少弯路,也是一种穿越进入前人阅历的精神旅游。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高尚的人对话,博览群书的意义并不亚于旅游。
再就是黄海涛夫妇为世界游耗尽所有积蓄,而且向亲友借支,举全家之力去旅游,他们自己也说是一次“穷游”。他们说,这一年中经历的东西,将是她们一生的财富。总的来说,没有损失,只有收获。这是就精神层面而言的,我想等到他们旅游归来,被经济债务弄得头大之时,恐怕会有更多的理性认识。
唱过《旅行的意义》的陈绮贞说过:“我们常常梦想着追寻传说中的美丽景色,看得奖的电影,学会最流行的歌曲,模仿最时尚的穿着。我们似乎对相对于我们自己显得遥远的事情了如指掌,却对自己真正的渴望选择逃避。也许追寻的过程、放弃的勇气、迷恋着永远无法完成的旅行,走在一段尽管迷茫,自己却清楚明了的路上,就是旅行的意义”。其实旅游的意义,不同的人有着把不同的个体解读。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活出质量,旅游或许也能提高生命旅途的质量,但如果能够“可持续性发展”更从容岂不更好?
要说像“世界游”这种透支旅游的价值有多大?笔者心存不少疑虑,不敢贸然赞同。其实风景处处皆有,不一定非得远游。有些风光名胜以及人文历史只是,坐在家里轻点一下鼠标也能轻易获得。特别是耗尽积蓄,散尽家财,旅游之后须举债度日时,精神的快乐享受也许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到时也可能是精神的胜利让位于物质上的捉襟肘见。旅游要量力而行,而非不顾现实基础的提前透支。这样的旅游,实难复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