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从“西瓜打针”到“猪肉钩虫”,从“黄鳝喂药”到“无籽葡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社会神经。近日,农业部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十大谣言进行了曝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广州日报发表张涨的观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乱花渐欲迷人眼”,实际上追根溯源主要是一些自媒体。要么是为了耸人听闻、增加粉丝,要么是名为“科普”实为推广产品获取利益,一些加V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炮制了谣言。在这方面,除了立法要尽快跟上以外,更需要相关部门形成打击合力。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速度已经呈现指数级增长,真相只有跑得比谣言更快,才能降低谣言造成的危害。公众也需要擦亮眼睛,莫成了谣言传播的中介。网络谣言为何难禁,关键就在于“吃瓜群众”转发得太多。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恶意,而是想给自己朋友圈里的人提个醒。殊不知,由于缺乏辨别谣言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素养,无意识的一次转发就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只有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将谣言的传播链彻底斩断,不给造谣者可乘之机。
谣言滋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如今包括食品、建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东西确实问题多发,某些唯利是图的人昧着良心干着丧尽天良的事,甚至个别知名企业也卷入丑闻,让公众产生“谁都不一定靠谱”的忧虑。此外,专业知识不为非专业人士所知,化工产品的“变身能力”超乎想象,合格与不合格的添加剂并存,这些都令普通人难辨是非。还有,有关方面常教公众各种鉴别真伪的方法,似乎人们不得不“自求多福”,成为鉴别各种真伪的行家,才能免于上当受骗。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情形正常吗?严打假冒伪劣,严禁伪劣产品入市,本应是监管部门的职责。管理者应为公众构筑起有效的安全网,通过整治问题源头,改善市场整体环境,提升消费的安全性,才能让公众放心,不必想法“复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