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当微评

2017-07-06 09:55:00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背景:杭州一小学期末语文试卷上有一道1分的题目,网民直呼眼界大开。题目是:爷爷六十大寿,你会献上什么吉言?报道称,某班42个学生,18个空着不会,16个答案让人无法直视,有8个答“寿比南山,身体健康”。

  中国青年报发表周云龙的观点:那些“无法直视”的答案到底是什么?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老师在考后对孩子作了追踪调查:为什么会这么写?甲说,姜太公和爷爷都是老人,愿者上钩是希望人们送给爷爷的礼物能够自动上门。丁说,我希望爷爷的岁数活得越来越大,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丙说,我写了“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爷爷能珍惜余下的时光,快乐地度过一生——看看孩子们的“脑回路”,难道不是兼顾到了创意和感情么?孩子是先天语言学家,词汇、句子、叙事常常在野蛮状态下自动生成,表达总会给人意外的惊喜。此时,成人世界的正面反应,应该是宽容、鼓励、赏识,而不是批评、讽刺、挖苦。为什么好多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语言表达开始渐渐变得无趣、生硬、贫乏?为什么他们最怕写作文?为什么小学生作文就开始抄袭、仿作?那些违背成长规律、教育规律的引导熏陶,可能是主因。

  孩子应有孩子的样子,成年人应有成年人的作为,两者不能“互换”。比如,当个别孩子模仿着成年人的套路,像“小大人”一样有板有眼地“表演”,你会不会感到一种假?再看《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娱亲”,70岁的老莱子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甚至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以博父母开怀,面对这样的“孝”,你会不会将隔夜饭呕出?正因如此,我愿意听到孩子们说虽然用词不当、却体现童真的话。因为,这才是孩子应有的言语。当然,这不是说不应指出并纠正孩子们的用词不当,而是说成年人不应以成年人的成熟来要求孩子,甚至拔苗助长。我们的教育太过注重标准、一致、应试,难免伤及孩子的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并试错的能力。就本例而言,8个孩子答“寿比南山,身体健康”,基本是“标准答案”;18个空着不会,恐怕是“填鸭不会自己吃”的结果;16个答案据说“无法直视”,经过老师询问,其实蕴含孩童的美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每逢祖父母生日,父母会带孩子去祝寿并送上祝福,孩子们会答不出“标准答案”吗?一次语文考试,考倒的是谁需思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