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龙式表达”

2010-08-31 09:14:00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敬一山

成龙

  在港人菲律宾遭劫持的事件上,成龙因为他的“大度”言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其实,看他那以香港代言人自居的口吻推断,他那一刻的言论很难说是出于个人情感,很可能只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一种习惯性的“理智表达”。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成龙想必早已领悟到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时候,最稳妥的做法是不要过多注入自己的情绪,而是尽可能地理性中立。他以这种理性中立的方法对100件事情表态,起码有99次不会出问题,但不幸的是,这次就是那有问题的1次。这种状况令人想到王石在地震时期经历的捐款门,他也是在一个非常时期因为过于“理智”的表达,遭到了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

  成龙、王石这样的名人,在公开场合的任何表态往往都事关利益,也正是在无数次的利益考量之后,他们习惯了这样“理性”的表达方式,也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感悟喜怒哀乐,并真实表达的能力。面对舆论的谴责,成龙想必已经抛开他模式化的面具,真正地把自己还原成一个普通香港人去看待这个问题,所以他和当初的王石一样,开始道歉并声明当时看法有所不妥。

  我们不妨把成龙等这种看似冷静其实冷血、会对普通人造成情感伤害的表达,概括为“成龙式表达”,这表达的特征是屁股决定了脑袋,位置让一些人“丧失”了普通人所应感受到的“痛感”。

  这种表达方式,不光是成龙这样的明星容易采用,在掌握公权的人嘴里也不少见。远的不说,就在最近河南考生“被落榜”的事件中,教育局工作人员因疏忽让一个家境贫寒成绩优异的孩子无辜落榜,在家长开始去交涉的时候,教育局的人竟然建议让孩子继续复读……抛开一切程序是非不论,那工作人员要多麻木才能无视事件的悲剧性,才能体会不到一个贫寒家庭孩子读书的辛酸?明星的话语权来自市场,所以公众的批评可以令成龙迅速就范,但是公权的“成龙式表达”往往不那么容易认错,这才是值得警惕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