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奶粉一贯税 抵制洋货从海关开始

2010-09-03 15: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秦嘉

    前一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去美国公干,带了一只超大的空旅行箱,等回来,里面全装的是奶粉。自从国产奶粉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她就要么托人要么自己趁机带,总之最高原则是不让孩子吃国产奶粉。这倒还不可怕,可怕的是,她还是质检局的公务员。这让周边的朋友很是倒吸一口凉气。

    国外奶粉前一阵子在淘宝上热销,跟豆浆机的热销同步。反正要么吃靠谱的,要么自力更生不依赖外援,安全第一。现在淘宝上日本明治奶粉,大约比之前贵了几十块钱,搞海外代购的网上商家叫苦连天。因为海关的新规定下来,两罐以上就要征税了。关税免征额度从四、五百元骤然降至50元,也就是说,随便买瓶化妆品也得缴纳关税了。

    本来吧,关税这种东西,老百姓该交就得交,这无可厚非。政府就是靠税收养活的,不缴税就等于客观上要陷政府于瘫痪,是个很危险的罪名。问题在于,税率的高低是谁说了算。目前来看,普通群众在税率上并无发言权,人大代表们似乎也不关心税率问题,也不知道他们平时缴税是不是感觉太九牛一毛了,总之,好像不太愿意替群众说话。据说西方国家提高税率,是议会说了才算的,咱们这里不流行这套“低效率”的做法,所以昨天说要提高税率,今天群众们就得交。

    不过呢,还是有些问题颇为想不通。比如国外奶粉质量好,从国外买,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权利。现在是一个全球竞争的时代,号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某东北亚国家,年年最大的开支是从意大利和法国买红酒。我们这边稍好一些,人民也可以从国外买红酒。这就是公民的权利。现在问题是,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

    中国从闭关自守走到全球化时代,很不容易。本来我们一直以为那四分之三的世界,充满了罪恶和仇恨。后来国门一开,发现不是这样的。于是赶紧学习,不管是哪行哪业,都在学习人家。如今我们环顾四周,除了孔子像是自己造的以外,其他现代的生产生活用品,莫不是西方物质文明的成果及其衍生品。

    在经济迅速壮大的之后,我们发现,凡是能迅速来钱的生意,跟普通百姓都没什么关系。比如大清国那会儿,山西的商人可以自己开银号(详情参见电视剧《白银谷》),安徽的商人可以自己开钱庄(参见纪录片《徽商》),民国也是如此,私人办个银行,备案登记就行了。现在这种无本万利的生意都是谁在做?

    前一阵子报道说,中国的宽带费用比韩国贵120多倍,假如我们的人均收入是人家的120倍,这么贵也倒罢了。可韩国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9倍,同比计算,我们的宽带费用其实比人家贵1000多倍。这是什么概念?国富民穷这个道理,陈志武教授说了好多次,再这么下去,是不行的。一个不依赖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的国家,发展是不正常的。

    没有垄断的行业,基本上是这样的情况:只要稍微能赚点钱,各种政策法规从天而降,交钱都还好说,本来就是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事情,关键是不让你继续干而要他们来干。比如当年的一些视频网站开始有收入之后,突然冒出个新东西叫视频牌照,没有这个玩意儿,就不能放网络视频。结果有几个号称是央企的网站,都开始搞视频了,牌照他们当然有。出租车行业也是这样。

    网店是模式最新的民营经济,结果被要求备案登记缴税。那么营业税增值税附加税算起来,店家没有利润,百姓也图不到便宜,折腾来折腾去,钱都进了谁的腰包?这值得一问。人民群众本来就缺乏投资渠道和做生意的环境,好容易开了网点发点小财,也被弄得焦头烂额。所以老百姓手上没钱是必然的。

    人民群众想冲一碗放心的奶喝,成本也大大提高。一方面让群众的收入更少,一方面让群众的支出更多。我想不出这算哪门子的发展思路。国家是一个个具体的平头百姓构成的,每个人都有钱,才能算这个国家有钱,否则什么第二第三都是假的。与民争利,最后肯定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一点毋庸讳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