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腿上劈瘦肉的海关催生新产业

2010-11-25 16:25:00来源:大众网作者:令狐补充

    八月,海关总署颁发54号公告,对入境旅客携带超出5000千元的物品征税——规定普遍被解读为专门冲着目前流行的苹果iPad而来。事情背景是,iPad虽然在中国大陆境内制造,但总是境外率先上市,而且价格比境内便宜不少。遵循趋利避害的天性,为兼顾尝鲜和便宜,苹果控们纷纷去香港亲购,或者通过网络从境外代购,规避了关税,形成一个颇为火爆的自由市场。

    海关的这个规定,显然是iPad尚未入手的苹果控们的噩耗,正所谓八月的正午没有太阳。于是就如捅了个马蜂窝,抱怨之声嗡嗡嗡嗡闹腾了将近一个月。其间,商务部还掺和了一把,曾经发函质询海关,认为iPad属于中国加入WTO时承诺的零关税货物,而且iPad征税价值也被高估了。商务部出手,让人眼前一亮,以为事情有了转机。一方面忍不住为商务部这个动作叫好加油,一方面也知道左右互搏的结果难免让人忐忑。不出所料,1117日媒体报道,商务部与海关已经达成共识,“商务部支持海关依法履行职责。”

    翌日,海关回应称,“对个人自用的iPad征收关税不违反WTO规定。”理由是,WTO规则针对的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是针对个人;涉及的是货物,个人自用的iPad是物品而不是货物。苹果控们一下子就带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圈套,坠入了冰窖。八月的集市就这样又临霜降。

    商务部和海关合流后,虽然争议并未止息,怨气依然存在,但征收关税这件事铁板钉钉,大致尘埃落定。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的,这一波事情,毕竟只折了两折,给人了犹未了的感觉太强烈了。通常情况下,那些需求受阻,获得iPad的心愿不可遏制、奋不顾身甘愿被苹果控制的苹果粉丝,想必不会善罢甘休。也就是说,依据常理。这波事情,应当还有一折才够完整。

    市场的力量巨大,市民的智慧无穷。事情一波三折,果然峰回路转了。海关话音刚落,规避这上千元高达20%个人物品税的方法就应声在网上露脸了。有商家已经研制出了一种低科技的iPad仿真模型,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在海关检查时“可显示开机Logo及电量不足。先请香港朋友买好iPad,并告知机器型号、代码,就能定制印有相应编号的模型并在海关登记后出境。”出境用仿真模型申报,回来就是真机了。只需花40元买个模型,即可省下1000元关税。引发了一个钞票版的“四两拨千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大伙熟悉的民间智慧,意在说明政策的不切实际和无法贯彻到底。而谚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则讲的是一件事物兴起,马上有事物超越其上,也可意指一个事实:法律法规,总是晚于应用。这两句话,用来说明上述商家向苹果控们兜售的计谋和物品倒也恰如其分。不过这不够给力,也并非关键。在我看来,关键是市场规律和行政权力的冲突,后者落了下风。

从常理看,无论是销售模型的商家还是过境旅客,这样弄虚作假自然不妥;从尊重法律和行政权力的角度看,这种鱼目混珠的逃避关税的手段非但不值得鼓励,而且应该打击。但这基本上是在道德层面看问题。这里可以反问一下:首先,我们是否容忍了比假iPad模型更大更多更严重的弄虚作假?其次,全力逃税避税的模型商家和过境旅客何以不尊重和遵守法律和海关的行政权力?

    撇开伦理道德层面,从技术上探讨一下,其实这种手法也算不上高明,技术含量也很低,海关真要遏止,也并非不可能。问题在于,这本质上是一个市场上的猫鼠游戏,永远是按下葫芦起来瓢,绝非单纯的行政手段可以胜任。道理很浅显,市场的问题,从来不是行政权力能解决的问题。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而行政权力进入市场,破坏市场规则,孳生寻租的空间,势所必然。海关54号公告举起了打击iPad水货的白手,也为商家制造了一个全新的商机,他们就伸出了造假模型的黑手——而这后面,全由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操纵,这才是真正的空空妙手。

    也就是说,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有的,也很简单。这办法中涉及行政部门的事是,松绑,放手,努力去促成下列两个局面:第一,让iPad之流的产品,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时间,即使不能领先全球,也要全球同步;第二,让iPad之流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全球最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