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保平
迁都的论调又一次被提起。日前,在《锦绣》杂志、华顿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高峰论坛”上。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表示,要想解决北京近期集中爆发的城市病,迁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并建议迁都岳阳信阳。
本来觉得这是扯淡学院扯咸系研究的课题,太不靠谱,推迁得动那么庞大的利益之都?不过,既然大家都扯,我也扯扯,供大家坐在一起喝闷酒时作下酒料。
其实,迁都派的理由还是那些理由:解决北京的城市病,区别只是,主张迁到哪里去的都有。不过,反对派直言,迁都没有必要,认为从国家发展和军事战略看,北京背依大山,前控平原、海洋,符合定都的规律,虽然北京现在遇到一些发展难题,但这些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而谨慎派把迁都视为“重大决策”,认为迁都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稳定,要慎之又慎。
各派所言不能说都没有道理,但又都有明显的缺点。拿反对派的观点来说,那种冷兵器时代的“定都规律”在今天看起来很傻很天真,现代战争三维并进,指哪打哪,什么背依大山,前控平原,简直就是浮云。北京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当战争还没有来临,环境问题就逼着北京迁都了,这不是我危言耸听,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指出,沙漠化问题若不能控制,迟早要迁都。
谨慎派的意见也不靠谱,为什么说迁都就会影响国家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稳定呢?相反,依我看,迁都更有利于巩固国家的政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因为,政治、社会的稳定要靠公平、民主、法治、和谐、富裕,而不是靠一个国家首都的“风水”,迁都并无损这些基本要求,而且还有推动作用。细心的人会观察到,现在很多地方或城市的政府都兴搬迁,从老城区搬到新区,这也算是一种低级别的“迁都”吧,这样的迁都有什么坏处?好象没有,而且效益还不错,既为老城区腾出土地用于发展,又带动了新区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而所谓的中国迁都,不过是地方政府“迁都”的升级版,按照目前政治对资源的超强吸附力,迁都的好处是,既缓解了北京的城市病,减轻人口和环境压力,又给新迁都的城市带来一轮可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而且还可以带动新都周边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可以说,迁都一次,就辐射带动一大片,直接让该区域崛起,这是比给予某个地区或城市优惠的发展政策更直接有效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一试?
因此,我主张迁都,但是,我又不同意现在一些屁股决定脑袋的学者,建议一定要迁往某个城市,表面上看,这些学者讲的头头是道,其实是为本地区拉资源,相当于借一个政治的壳来给地方上市圈钱。我的想法是,在全国划分几个大区,然后全民公决,决定迁都区域顺序,形成定期迁都制度,每30年迁都一次(北京问题日益严重,就是最近30年积累的),几个大区轮流做首都,至于大区域内落都何处,可以讨论,体现用迁都来发展区域经济的良好用意。这样,可以避免无序争抢,又可以避免时间太短带动作用发挥不出来,和定都时间太长带来的生态环境和人口膨胀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对国家政治有发言权。
如果一下子迁都西部某区域条件不成熟,譬如基建任务太重,配套不齐等,可以由易而难,先迁都中部某区域。但肯定不宜先迁部东西沿海区域,因为,东西沿海地区已经发展得不错,况且很多城市自身的环境压力就很大,再迁都过去就显得添乱了。当然,本着公平的原则,如果这些区域的人民强烈要求迁都沿海,也要尊重民意,只是说,应该发扬互助友爱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暂时“接济”一下困难地区的兄弟同胞而已。
相信经过数次迁都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渐渐平衡,首都就不会具有绝对的吸引力,随着政治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首都的职能单一化趋势增强,其超强的资源吸附力也会有所减弱,届时,迁都变成一种正常的“轮流坐庄”,就象举办全民运动会一样,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部主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廖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