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需激活“人财物”

2015-05-27 10:37:00来源:人民网作者:梁军

  梁军 

    清除障碍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改革支点的过程,紧紧聚焦改革中的“人财物”等体制瓶颈问题,创新驱动战略才能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要实现科技创新,就必须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紧扣住制约科技创新的“人财物”等关键问题,谋划新思路,出台新办法。

  首先,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人”的束缚。广大科研人员是实施科技创新的主体,但这个主体常常面临“时间去哪儿了”的尴尬。有媒体调查显示,某机构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平均比例为51%,其余时间主要用来争取项目资金、参加各类会议、项目中期检查、项目总结验收等事务性工作。近年来,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措施,从早期的科研经费项目制,到高校、研究院所教授、研究员分级,再到各种层面的“人才计划”,这些措施本意是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但在制度设计时并未充分考虑中国传统和现阶段发展特征,导致“手段”变成了“目的”。科技创新是具有特殊性的工作,科研人员必须具有“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的理论敏感,具有“板凳宁坐十年冷”的执着,这都要求摒弃过分功利化的喧嚣,回归科技创新本身。

  其次,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激发“财”的效应。与30年前相比,科技创新面临的“缺钱”局面已经改变。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但与资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面的数字: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第十九位;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居于世界第二位,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造成这种现象固然有多重原因,但是体制上科研经费“九龙治水”导致的多头管理、效率低下、“撒胡椒面”等不容忽视。如目前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各类科技计划由近40个部门管理,有近百个计划渠道,其所造成的重复、封闭、信息不对称,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资源碎片化问题突出。应该重新整合科研经费的分配渠道和方式,使科研资金用在刀刃上,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础。

  再次,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物”的管理。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量54918台(套),原值总计780.2亿元。如此体量的大型科学实验设备,利用率却不足发达国家的15%,另一方面,许多科技人员却为实验设备缺乏发愁。仪器设备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反映的正是科技资源全盘统筹不利的问题。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可视为打破闲置浪费的破冰之举。统筹好科研设备共享,能够为科技创新创造开放便利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工作时指出,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的时候,清除障碍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改革支点的过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紧紧聚焦改革中的人、财、物等问题,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科技体制改革才会收到实效,创新驱动战略也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部教授)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