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依法和为民的“眼镜”看待临沂治污

2015-07-04 13:30:00来源:作者:刘同江

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系列评论之一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同江

  “山东临沂治污致6万人失业”,如此耸动的标题、抓眼球的新闻,迅速热遍舆论场。看完央视“新闻1+1”栏目的报道《污染治理的“临沂样本”》,才得知“6万人”之说不准确,但大力度治污、部分企业停产整顿与职工下岗确实有关。这实际上是国家治理遇到的“两难”问题的一个标本,看待和处理这类问题,一要依法,二要坚持为民宗旨。

  “最严环保法”要执行但众多下岗职工生计也要有着落,经济增长要保持而环保底线也要坚守,面对“既要这样也要那样”的两难问题,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思路当然要遵循,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必须强调依法治理、以民为本。

  违法企业众多、涉及职工人多,是不是就可以高抬贵手?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完善和落实反腐败制度体系时说:“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同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能搞“法不责众”。牵涉面再广、涉及人数再多,只要违反法律,也要依法惩处。在这一点上,临沂市政府痛下决心,关停一批违反环保法的企业,于法于理并无不当。假如因关联的人多面广、因问题棘手难缠,就法外开恩,那么法律的尊严永远树不起来。对复杂问题的依法化解,恰恰是维护法律尊严、建立法治信仰的最好契机。开弓没有回头箭,临沂治污要继续迎风前进,各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也要“踏平坎坷成大道”。

  违法企业部分职工下岗,生活受影响,有的还陷入困顿,非常值得同情、需要关心。但是,一千多万临沂人以及周边人的生活环境改善,能够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的放心水、吃上安全食物,是更大的民生、更需要服从的大局。况且,治理污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下岗职工也是受益者。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一部分人的利益相比,在必须取舍的时候,应该多数优先,同时,政府、社会要千方百计帮助少数的利益受损者,临沂市政府表示努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这是负责任的态度,希望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推进依法治市提供制度支撑。

  改革需要付出代价。严厉治理污染、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付出代价,譬如暂时牺牲一下GDP增速。临沂这么多污染企业,不是一天“成长”起来的,今天铁腕治污,实际是还历史的旧账,难免要做出一定牺牲,这也是为保护百姓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做出的“投资”。

  环保是改善民生的事业,为民是依法治国的旨归。从法治视角看两难问题,从为民高度看临沂治污,也许会让人们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客观。需要警惕的是,炒作“治污致6万人失业”,很可能导致人们把环保和民生对立起来,把法治和为民对立起来,看似民本主义实则是民粹主义。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王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