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你们整天渲染,我也不知道房子如此重要

2017-05-09 10:30:00来源:人民网作者:徐仕佳
 徐仕佳
  前段时间有一个段子在网上热传:“打车到清华,车上聊某人前几年就买房了,真是人生赢家。出租大爷默默听了很久说:你们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国家的希望,但人生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而不思考国家的未来,那这个国家真的没希望了。什么房价之类的话题,应该是我们这些开出租的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虽然我也没兴趣谈。”

  在出租车老大爷看来,“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该把眼光放在房价上,而应该知晓自己是国家未来的期望。可是社会对清华和北大的学生抱有这样高的期待,但如今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是否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期待?这些年的生育政策改变了传统中国的家庭结构,我们这一代有多少孩子承担着整个家庭的期望,也因此,很多更崇高的理想不得已地随着成长化作了诸多世俗的愿望,而不再保有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传承文化与文明,保证一代代成长起来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的方式?还是一个又一个家庭寄寓其改变自身环境,完成阶级上升梦想的手段?又或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培养能够在未来承担生产、建设、发展重任,甚至改变社会的人才的一种战略?……少有人问接受教育的人,你们接受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来自于教育告诉我们的东西。我其实并不确定,将年轻人视作希望的国家和社会,以及作为教育者的长辈们,你们所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你们所营造的社会氛围,是否真的能够让年轻人们勇敢地担当起国家的希望,是否能够让他们实现自己的希望与国家和社会希望的目标一致化?

  这几年总是时不时地听到钱理群先生那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不时被别人用来调侃。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究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在一个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环境中完成了社会化,一天天努力使自己契合亲近的人对自己的期望,一味寻求对自身的保护,而没有办法在利他的事业中勇敢牺牲。为什么利己?为什么不能利他?利国家?当利己变为一种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又如何利他?

  回到段子中的买房话题,与买房同样备受争议而令人无奈的,还有“买学区房”。那些不惜重金买学区房的父母们,又何尝不是有把未来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想法?当身处的社会环境让人感到无力,让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才会把强烈的期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只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教育者本身,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作为长辈前辈的人们,如果都一味地以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竞争条件为人生目标,把改变家庭、改变环境、改变社会的期望都寄托在培养好的下一代,这种价值观不是会同样地复制到“下一代”、复制到年轻人身上去吗?如果这样的话,谁来为这个时代的理想而奋斗?谁来为这个时代迫切需要改变的一些现实而奋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