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电子眼变成创收手段

2009-04-07 08:17:00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作者:杨金志 刘丹
    道路交通安全秩序不是靠隐蔽执法威慑出来的,也不是靠天价罚款罚出来的,而是要靠广大群众的自觉守法以及执法部门的公开、公正执法来共同建造的 。

    根据公安部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最近,上海 、南京、广州、济南等城市的公安部门相继公布电子眼的设置地点。在上海 ,相关网站的点击量一天就超过400万人次,足见社会公众对电子眼的关注程度。

    近年来,电子眼已经成为公安交警部门进行道路交通执法的重要工具,目的是增强执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却将其变成创收手段,既不公开电子眼位置,又不及时告知驾驶员产生了违规记录,激化了执法者与驾驶员之间的对立情绪。执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抓而抓,更不是为了设陷阱、多罚款;而是一种社会秩序的正常维护,告诫人们不要违章。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天价电子眼罚单”事件,大大降低了有关部门的执法公信力。为了提前探知电子眼的位置,防止稀里糊涂吃罚单,不少驾驶员都为机动车装上了“电子狗”等设备。在执法部门未能公正、公开、透明执法下,群众总会抵触性地“见招拆招”,难以养成自觉的守法行为规范。

    与其让群众和执法部门玩捉迷藏,不如主动做到公开透明。公布电子眼地点,道路交通安全的天不会塌下来。不可否认,会有少数机动车驾驶员钻空子,但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的守法自觉性。对于少数的违法驾驶员,公安部门完全可以采取说服教育、行政罚款乃至行政拘留等方式依法公开处置。

    道路交通安全秩序不是靠隐蔽执法威慑出来的,也不是靠天价罚款罚出来的,而是要靠广大群众的自觉守法以及执法部门的公开、公正执法来共同建造的。

    一些城市公布电子眼的位置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表明,政府执法的公开透明 ,将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法的有效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事项,应当主动公开。广大群众期待能看到更多的政府部门主动公开公共事项,让群众更加明白,让执法更有公信力。

    新华社4月6日“新华时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