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理论课题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实现其阶段性目标的历史过程,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一个个的区域性目标朝着既定方向的分别达成,正是围绕一系列目标展开的各项建设事业,汇聚成了一曲雄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交响曲。在山东,自九届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目标的9500多万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一、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着眼于全国发展大局的科学定位
山东是中国的山东,山东之于全中国,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对于山东这样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大省而言,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科学谋划自身的定位,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山东的发展,也影响全国的发展。站在全国看山东,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并善于把山东的发展置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才能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并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服务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何谓国家发展的大局?就是一个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的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言,按照中央的部署,就是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实现如下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概而言之,所谓全国发展的大局,就是科学发展的大局。
回顾山东确立并实施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的过程,无不体现了在国家科学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自身发展定位这一根本要求。早在2008年7月26日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就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明确指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总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山东实际相结合的一项战略任务。在2009年9月8日山东省委党校的秋季开学典礼上,姜异康进一步指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强化在国内外发展格局深刻变动中谋求发展的大局意识,强化为全国科学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意识”。姜异康书记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山东在谋划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大局意识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在这一过程中,对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先后得到国家批准与实施,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这两大国家战略的确立,是山东努力自觉与国家全局发展相衔接与结合的重大成果。
我们必须站在国家科学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山东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认识到山东所确定的强省建设战略,是山东科学发展的战略载体,是全国科学发展的一部分,是山东推进科学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会自觉把山东自身的发展与全国的发展统一起来,就能确保山东的发展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立足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对全国还是各省各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的确立,要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所确立的目标必须有强大的感召力,从不断全面满足人民的需求出发,充分鼓舞起人民投身建设事业的抱负和激情;二是所确立的目标与规划必须是科学与理性的产物,必须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产物,其中关键是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以确立。这正是我省近年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立足点。
改革开放30多年,山东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经济结构层次不够高,服务业比重
较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较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人均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摆脱这些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进一步开创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天地,就成为摆在山东省委省政府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经济发展史表明,真正的经济发展,本质上体现为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我省经济发展到今天,在传统发展方式主导下,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潜能已接近极限。如此,问题就转化为如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以拓展新的空间,才能使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对此,山东省委省政府围绕实现山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是两大战略决策,一是把建设文化强省与建设经济强省相并列,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二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战略为重要引擎,深入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推进“蓝黄”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
山东是全国最早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省份之一,这充分反映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超前意识和长远眼光。首先,把建设文化强省与建设经济强省相并列,把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对胡锦涛总书记文化建设思想的贯彻落实。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正以各种方式加速进入人民的生活领域,人们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有旺盛的渴望;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极大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其次,把建设文化强省与建设经济强省相并列,把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是基于山东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全面科学的把握。山东是自然资源大省,也是文化资源大省,但相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众多宝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不够,文化推动发展的巨大能量还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化发展的开拓空间巨大。为此,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总思路。一个目标: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四个体系: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结构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科学先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五个优势:着力形成文化体制新优势、文化惠民新优势、文化创意新优势、文化品牌新优势、文化贸易新优势;七个强: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强、文化改革发展的创新力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力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强、文化人才队伍的支撑力强,建成与我省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的文化强省。到2020年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蓝黄战略为山东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强力引擎。蓝黄两大战略的批复与实施,使我省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即以此两大战略为强力引擎,全面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推动各重点区域融合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鲁南临港产业带以及菏泽科学发展高地六大区域板块,将不断开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未来的长远谋划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是全面推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这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关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无不紧扣科学发展,无不突出一个“强”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第九次党代会把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化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再到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围绕强省战略,可谓一脉相承又不断深化,目标越来越高,内涵越来越丰富,部署越来越全面,定位越来越清晰。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五年,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踏实迈进,成就斐然。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民生建设得到
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山东未来发展和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在即将召开的省十次党代会上,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加清晰的发展蓝图,确定无疑的是,山东的未来发展将毫不动摇坚定实施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这一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未来的长远谋划,体现的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大局,体现的是山东人民的殷切期待,体现的是对科学发展的山东担当。蓝图已然绘就,前路依然艰巨。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可谓任重而道远。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科学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了最根本的理念支撑。理念是战略决策的先导,在于理念决定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决定战略决策的方向、规划与布局,进而决定战略决策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为此,全省上下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这一理念。科学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只要我们能始终在实践中落实上述要求,就能够保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始终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行。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式,发展方式决定发展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始终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逐步完善符合国情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引擎。首先是思想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必须清理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陈旧思想和观念,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统筹兼顾的观念。其次是着力改革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改革清除发展障碍,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第三是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厉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