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国"字号,点燃威海创新激情

2012-05-17 16:54: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军

作者:张军

前不久,在威海市科学技术大会上,3年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三角集团,凭借创建“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又一次登上威海科技创新的最高领奖台,获得百万重奖。目前,威海已拥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认定企业中心。“国”字号技术研发平台,点燃了威海这座城市的创新激情。

一直以来,创新成为这座位居山东最东端的城市永不止步的追求。而对人才的培育,威海可谓想一块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磁铁,吸引着众多高端人才,使得本市的高端产业发展有了强有力支撑。为吸引高端人才,威海的做法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借脑引智,解决经济发展技术瓶颈问题。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说:“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谋求创新发展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威海正在与中科院等20多个国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长期合作的两院院士有12位。去年一年,威海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1,合作研发新产品21,其中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有16,国际先进的有5个。”

目前,威海的产学研合作已延伸到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威海有11家企业拥有院士工作站,29名院士开展长期合作;拥有10个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企业13,已成功培育出1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2011年新增留学生企业47家、引进国外智力项目63,引智数量、层次、资助经费三项主要指标均居山东省首位。

有了人才的支撑,力促海洋经济跨向深蓝的理念便不再仅仅停留在脑中。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美丽的威海爱莲湾畔落成。“这是国内海产贝类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平台,伴随着中心的建设,一批国内顶尖研究人员寻踪而至,主动联系课题项目。”身为投资建设者,寻山集团董事长李长青充满自信,“有了这个平台,让我们先人一步掌握新技术,必将大幅度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该中心承接的国家研究课题,每年仅苗种销售、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就可实现收入5000万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

建设新型研发平台,用新技术推动海洋经济跨向深蓝,成为威海发展蓝色经济的战略选择。威海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省、市三级技术研发平台。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威海造船业保持了旺盛活力,2011,三大造船聚集区和十大造船企业整船完工量143.8万载重吨,主营业务收入144.7亿元。

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同时,威海市不忘打造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增长。为推动传统产业植入新技术,威海市完善科技进步考核与奖励机制,成立科技服务业协会,强化技术转移、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等服务工作。2011,威海市投入5.6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占财政总支出的2.8%;支持企业完成技改投资375.8亿元,增长24.6%;全年完成技术开发项目1760项,培植了巨型工程子午胎、功能玻璃、碳纤维及制品、重型数控机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作为传统产业代表的三角集团,响亮地提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增长”,不仅成功开发出巨型工程子午胎,而且在2011年主持制定3项国家标准,并作为轮胎行业代表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参与制定《全球轮胎技术法规》等工作。目前,三角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承担国产大飞机配套轮胎的研发任务,轮胎生产实现从地面胎到空中胎的跨跃。

威海发展如今正走在以科技“国”字号点燃创新激情的路上,未来的威海,更是一个依托科学发展而腾飞的威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厉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