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制片人缺少什么

2006-07-04 08:47:44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作者:□万一 邬焕庆 姜辰蓉 

  不久前,投资惊人的中国影片《无极》在北美发行商“华纳独立”的安排下在全美213家影院放映,但上映10天后,票房只有51万美元。对于《无极》的惨淡,一些媒体尖锐地提出了批评。美国《明尼波利斯星讲坛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电影的制片人应该把巨大投资的很大一块用在改编剧本上。”
  事实上,中国电影有许多比《无极》更惨痛的失败,比如2005年有一半以上的国产影片无法在院线上映而“绝收”,其中包括许多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影片。其实,很大问题都出在制片人身上。

  “软肋”导致徘徊

  电影制片人是一部影片的主持者,通常是影片的投资者或投资者的代理人,他有权选择剧本,决定导演和主角,控制拍摄时间和成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制片人就已在好莱坞的电影生产中取代了导演的中心地位,成为影片生产中的核心人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转型,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电影制片人,比如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的王中军,影片《英雄》、《十面埋伏》的制片人张伟平等。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有一些优秀的制片人,但目前我国电影制片人整体水平依旧低下,这个“软肋”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大宅门》、《大宋提刑官》的制片人俞胜利指出,一部影视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片人的眼光和水准。现在电影银幕上跟风之作、平庸之作充斥,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与制片人缺少艺术鉴赏力、辨别力和创新力,缺乏从众多剧本中选择好作品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他分析认为,在客观方面,中国的制片人角色是从过去旧体制下的制片主任演化而来的,尚未能完全摆脱过去模式下“导演主导制”,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自主性较差,造成许多制片人缺乏独立的眼光。

  多方面的欠缺

  “当前我国电影制片人队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低下。”流行文化研究者左保华说,“就拿选择剧本来说,一些所谓的‘制片人’连起码的国家政策和法律都不懂,就买个本子去拍摄一些内容违法、违规的电影,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些暴富的‘老板’,自以为有钱就能当制片人,随意拍电影,钱是‘烧’了一大堆,却出来一筐‘垃圾’。”
  电影制片人罗燕认为,中国的电影制片人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就拿好莱坞制片人的基本功之一——出财务报表来说,好莱坞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使得制片管理的要求极其复杂,要求制片人每个星期都要出财务报表,包括未来这个星期怎么花钱等等,到目前为止,中国能符合标准的,恐怕没有几个。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指出,近几年,新进入的制片人显得不够专业,他们中很多人还不完全了解影视剧制作的规则,不时有外行之举。
  《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制片人张伟平在影片的拍摄上放权让导演张艺谋去做,但在投资和影片后期宣传发行上抓得很紧。张伟平说:“实际工作中,我非常清楚我要做什么。关于导演的工作我从来不干预,全力支持张艺谋,但是影片完毕后的运作,推向市场就要我来做。”

  需要好好补课

  著名电影制片人安德鲁·摩根曾说,做一个合格的电影制片人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最初是找故事、定剧本;然后是找资金,确定导演、演员;电影拍摄完毕后,要负责电影的剪辑、音乐等后期工作;最后还有宣传和发行等。”另外,制片人还要学会掌握好“把艺术与生意平衡的能力”,他认为,“一个好的制片人,最重要的是能够最快地解决问题。”
  对于中国电影制片人队伍来说,要全面达到这样的素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走,还需要好好地补一课。有关部门更应重视加强影视剧制片人的培养,把建设高素质的制片人队伍当成当务之急。
  (据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