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作家”还是不提为好

2007-03-19 09:4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关东客


  复旦大学中文系开办的文学写作硕士班,由著名作家王安忆领衔教学,引来了大批作家报名。然而2007年考试分数出来后,众作家纷纷落榜,特别是英语一门就把很多人挡在门外。而对此复旦大学中文系回应称,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型作家而非大众型作家。(今日早报3.15)


  在众多作家被英语的门槛拒之门外的时候,研究生考试似乎就成了他们批评的靶子。什么写作硕士要以写作为核心啊,英语、政治不相干啊,这样的言论就出现了。但是仔细反思一下,在这个问题上,双方都有责任。

  对于众多作家来说,“写而优则教”看起来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在著作等身,功成名就之后,找个地方当个老师,做个教授,也算给自己找条后路。而现实情况是我们作家普遍存在着学历低,知识单一的问题。很多作家是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和生活体验成长起来的。学历问题就成了一部分心中的痛。

  在现行体制下,学历往往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想弄个硕士文凭的人大有人在。而复旦大学每年只有2个招生名额,可以说是僧多粥少。这种情况下,那些老同志自然希望以著作论天下,按资历来录取。同时希望这招生名额越多越好。而这与现行的研究生招考体制是格格不入的。你抱怨也没有用,这里不是论资排辈,靠名气说话。想考可以,你得学。政治、英语真得跟写作硕士培养无关吗?我看未必。试问现在的作家中有几个能读懂外国原著,能用外语写作,凤毛麟角。

  一谈到国内作家外语水平低,不能紧跟当今文学的潮流,很多人会搬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挡箭牌,强调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民族的东西。我们国内其实不乏优秀的作品,也不缺少优秀的作家,但诺贝尔文学奖之所以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山,跟我们的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小,读者少不无关系。国外的原著跟译本肯定不是一个味儿,你不懂外语,就不能理解人家的艺术真谛;你不懂外语,对于自己作品的海外推介也有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作家有自己的抱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说法也有问题。“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知识型作家而非大众型作家。”这意味着什么?无形之中给作家就画了一道线,一边是知识性作家,另一边是大众型作家。这就好像是文化人和大老粗的区别。大家都是作家,你可以根据我的作品风格进行分类,“乡土派”,“先锋派”、“现实派”,这些都是学术的问题。而知识型和大众型的区别就有些歧视性的味道了。知识型的作家那还是作家吗?既然那么有知识,那当学者算了。

  精英写作不一定就高人一等,大众写作也不一定差到哪里去。你是精英,可你没有生活体验,闭门造车,照样写不出什么有份量的作品。是不是真正有知识,要拿作品说话;是不是精英,不能自己说培养的是精英那就是精英了,读者说了才算数。所以说“知识型作家”这样的说法还是不提的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永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