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文章
2006年下半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凭借在《百家讲坛》对《论语》、《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彩演讲,成为社会瞩目的文化明星。根据节目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上市后,一直占据全国各大书店图书畅销榜前列。不过人们无法忽视的是,在备受大众追捧的同时,于丹也受到了一些学术界人士的质疑甚至口诛笔伐。(《北京晨报》4月10日)
于丹现在名声大振。盯着她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不少人开始给她挑错,甚至有人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错误专门写了本书出版。第一本《当(论语)遭遇于丹》,作者是一位国学爱好者——37岁的深圳人马千里。而于丹听说这本书的消息后表示,“我会关注这本书的,好好跟人家学学。”第二本《解“毒”于丹》,该书收录了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的师弟、师妹们给《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二书挑错的文章。第三本是批判《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的套书,书名分别叫《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而该书的数位作者中有两位自称是于丹的学生与“粉丝”。
对于学生给于丹挑错,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不应该,另一种认为应该。于丹的学生李剑认为,中国人一向尊师爱幼,视师如父母。既然孝悌是仁之本,如果我冒犯了老师,就如同冒犯父母,是不孝,也就是违反了仁。但是如果老师讲课出现了错误,学生该不该表示反对,与老师友好争辩呢?我认为应该正确对待仁之本的孝悌,要剔除孝悌中的糟粕,不能盲目孝悌,也不要把孝悌理解得过于狭窄。要坚持真理,勇敢地指出老师的错误,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完全支持李剑的观点。于丹有些观点的确存在着硬伤,需要有人站出来进行纠正,免得谬种流传,贻害无穷。对于于丹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于丹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真理越辩越明,如果只是由于丹在“独唱”,那才是万分悲哀的事情。在我看来,于丹的学生勇敢地站出来给自己的老师挑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完全符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应该受到关注和赞扬。
俗话说得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丹的书有毛病,批判于丹的书也有毛病。那么,读者应该听谁的呢?窃以为,大家应该听孔子与庄子的,一定要读原著,深刻理解原著的精髓。其实,每个人对《论语》和《庄子》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既不要过分相信于丹,也不要过分相信批判于丹者,而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诸位朋友,以为何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