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复出:“官意”正常,民意呢?

2013-01-23 10: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朱四倍

    作者:朱四倍
    曾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职的原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近日出任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据报道,河北省召开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七个一”帮扶对接会,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显国出席会议。(《成都晚报》1月21日)
    在“被问责官员几乎100%复出 免职如同带薪休假”的话语背景下,三鹿问题官员复出或许并不值得奇怪,最起码在官方眼中是“安排工作正常”,不过,这终究仅仅是官意的单方面表达,甚至是官意的独角戏,道理很简单,民众从来不认为问责官员复出正常,相反,认为,种种复出行为有“偷偷摸摸”的嫌疑,见不得光,由此,我们看到的就是官意和民意的分裂乃至分道扬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反思。

    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一方,在笔者看来,对解决官员复出问题意义不大。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官员复出:“官意”正常,民意呢?这是达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无法绕过的问题。
    勿让官员复出正常成“官意”独角戏就要解决“清清楚楚问责 不明不白复出”的困境。应承认,给予被问责干部复出的机会,体现了理性,但这不能以损伤制度存在的根基为代价,不能以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被伤害为代价。就笔者的看法,官员复出正常成“官意”独角戏是官员对上负责的产物,是民众参与缺席的结果。一些地方的问责仅仅是为了暂时平息民愤,或者转移公众注意视线,对一些责任人明降暗升、另外委以他任。而在国外,被撤职的官员,一般说来,他们的政治生命就基本结束了。像韩国的官员落马之后,一般情况下将不再担任公职;新加坡的官员下台之后,不仅不再有担任公职的机会,就是下海经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高收益的行业和涉及公众利益的行业则严禁进入,不允许东山再起。但在我们这里,问责倒成了官员们“劳苦功高”的“说明书”。
    进一步说,我国目前还缺乏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行政官员复出制度。行政官员复出的相关立法相当滞后,涉及行政官员复出的相关法律、法规很少,仅有的几条涉及官员复出的规定也很模糊、笼统、缺乏操作性和实效性,以前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已经不能有效、科学、合理地规范行政官员复出过程。可以说,虽然我国问责力度在加大,可缺乏完善的官员复出制度与之相配套,问责与复出成了虎头蛇尾的尴尬。官员复出正常成“官意”独角戏使问责无法落到实处,减弱了问责的可信度,成为问责制度发展的绊脚石。有理由认为,缺乏完善的官员复出制度的问责制非真正问责。
    因此,应建立官员复出的跟踪监督机制。当“不打麻将、不进舞厅的学习型官员”、“ 这样的官员不用就是浪费人才”、“工作需要”都能成为官员复出的理由时,可以认为,在权力者眼中,是没有民意的概念的,更没有尊重民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意图。每一个被问责官员的复出,都会引起关注,原因在于官员复出大多都是暗箱操作,是在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些甚至存在腐败的嫌疑。而总结干部们的复出情况时,一个奇怪现象是,披露干部复出情况的往往不是党和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的任用公示,而是媒体的报道或是群众的议论,这就不由使得公众对被问责干部的复出产生反感和质疑,也就产生了官员复出正常成“官意”独角戏的现实。
    当下,应保障公众知情权,公开官员复出任职的事由、依据、程序,对官员复出的决定由公众行使一部分的参与权和决定权,接受公众的监督,公开解答公众的质询。那么,就能消解官员复出正常成“官意”独角戏的困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